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0章 汉纪三 太祖高皇帝中,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读点经典,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田肯向皇上祝贺说:“陛下拿下了韩信,又据有秦中之地。秦地,那可是地形优越的好地方,黄河环绕,群山险阻,地势十分便利。要是从这里出兵去攻打诸侯,就好比站在高屋顶上往下倒水,势不可挡。再说那齐国,东边有琅邪、即墨的富饶,南边有泰山的险固,西边有黄河的阻隔,北边有渤海的渔盐之利。土地方圆二千里,能拿起武器的就有百万之众,这简直就是东边的秦国啊。如果不是陛下的亲生子弟,可不能派去做齐王。”皇上说:“说得好!”赏赐给田肯五百斤金子。
皇上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封他为淮阴侯。韩信心里明白汉王忌惮他的才能,就经常称病,不去上朝,也不跟随皇上出行。平日里总是闷闷不乐,觉得和绛侯周勃、灌婴等人同列是种耻辱。有一次,他去拜访樊哙将军,樊哙又是跪拜又是迎送,口称臣子,说:“大王竟然肯光临臣下这里!”韩信出门后,笑着说:“我这辈子居然和樊哙这样的人同列!”
皇上曾经很随意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领能带多少兵。皇上问:“像我这样能率领多少兵呢?”韩信说:“陛下最多能率领十万兵。”皇上又问:“那你呢?”韩信回答:“我是越多越好啊。”皇上笑着说:“你带兵越多越好,怎么还被我抓住了呢?”韩信说:“陛下不擅长带兵,却擅长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擒住的原因。而且陛下的能力,那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甲申日,皇上开始分割符节,分封各位功臣为彻侯。萧何被封为酂侯,他的食邑特别多。功臣们都抱怨说:“我们这些人亲自披甲执锐,多的经历了一百多次战斗,少的也打了几十仗。如今萧何没什么战场上的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言论,地位却在我们之上,这是为啥?”皇上说:“你们知道打猎吗?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兔子的是狗,而发现踪迹、指挥狗的是人。现在你们只能抓住野兽,是有功的狗;至于萧何,他是发现踪迹、指挥行动的,是有功的人。”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张良作为谋臣,也没有战场上的战功。皇上让他在齐地自己挑选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和皇上在留县相遇,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还算幸运,时常能成功。我希望封在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皇上封张良为留侯。又封陈平为户牖侯。陈平推辞说:“这不是我的功劳。”皇上说:“我采用先生的计谋,战胜敌人,这不是功劳是什么?”陈平说:“如果没有魏无知的举荐,我怎么能得到重用?”皇上说:“像你这样,可算是不忘本啊!”于是又赏赐了魏无知。
皇上觉得天下刚刚平定,自己的孩子还小,兄弟也不多,又吸取秦朝因为孤立无援而灭亡的教训,就想大肆分封同姓宗亲来安抚天下。春季正月丙午日,把楚王韩信的封地分成两个国家,将淮东的五十三县封给堂兄将军刘贾,立他为荆王;把薛郡、东海、彭城的三十六县封给弟弟文信君,立他为楚王。壬子日,将云中、雁门、代郡的五十三县封给哥哥宜信侯刘喜,立他为代王;将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的七十三县,封给皇上微贱时在外面和别的女人生的儿子刘肥,让他做齐王,凡是能说齐地方言的百姓,都划归齐国。
皇上因为韩王信有才能又勇武,他所封的地方北面靠近巩县、洛阳,南面靠近宛县、叶县,东面有淮阳,这些都是天下驻有重兵的地方。于是,划出太原郡的三十一个县作为韩国,把韩王信改封到太原以北,让他防御胡人,定都晋阳。韩王信上书说:“我的封国和匈奴接壤,匈奴多次入侵。晋阳离边塞太远,请允许我把都城迁到马邑。”皇上答应了他。
皇上已经分封了二十多个大功臣,其余的人日夜争功,无法决定高下,所以还没得到分封。皇上在洛阳南宫,从天桥上看见将领们常常一起坐在沙地上交谈。皇上问:“他们在说啥呢?”留侯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他们这是在商量谋反呢!”皇上说:“天下刚刚安定,为啥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出身平民,靠这些人夺得天下。如今陛下做了天子,分封的都是您的老朋友和亲近喜爱的人,诛杀的都是您平生有仇怨的人。现在军吏们计算功劳,觉得天下的土地不够分封所有人。这些人害怕陛下不能全部封赏他们,又担心被陛下怀疑他们过去的过失而遭到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商量谋反。”皇上担忧地说:“那该怎么办呢?”留侯说:“陛下平生最憎恶,群臣又都知道的人,谁最突出?”皇上说:“雍齿和我有旧怨,还多次让我陷入困境,羞辱我。我想杀了他,可因为他功劳多,所以一直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雍齿,这样群臣就都会安心了。”
于是,皇上就摆酒宴,当场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催促丞相、御史赶紧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群臣喝完酒,都很高兴,说:“雍齿都能封侯,我们就不用担心了!”
臣司马光说:张良作为高帝的谋臣,高帝把他当作心腹,他应该是知无不言的。怎么会听到将领们要谋反,非得等高帝亲眼看到他们聚在一起小声议论,才说出来呢?大概是因为高帝刚得天下的时候,常常根据自己的爱憎进行奖赏和诛杀,有时损害了公正,群臣往往有不满和自危的心理。所以张良借着这件事进献忠言,来改变皇上的心意,让皇上没有偏袒私情的过失,臣子们没有猜忌恐惧的想法,国家没有忧患,好处还能延续到后世。像张良这样,可真是善于进谏啊。
列侯们都已经受封完毕,皇上下诏确定有首功的十八个人的位次。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上受了七十处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大,应该排第一。”谒者、关内侯鄂千秋进言说:“群臣的议论都错了。曹参虽然有在战场上攻城略地的功劳,但这只是一时的事。皇上和楚军对峙五年,多次损失军队,只身逃脱。然而萧何常常从关中派兵补充,不是皇上诏令召集的,却能让几万人及时会合。军中粮食匮乏断绝也有好几次,又是萧何从关中转运粮食,保证军粮供应不缺。陛下虽然多次丢掉崤山以东的地盘,但萧何总能保全关中,等待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劳啊。现在即使没有曹参等上百人,对汉朝又有什么损失呢;汉朝有了他们,也不一定就靠他们才能保全。怎么能把一时的功劳凌驾于万世的功劳之上呢!萧何应该排第一,曹参第二。”皇上说:“说得好!”于是赏赐萧何可以带剑穿鞋上殿,入朝时不用小步快走。皇上又说:“我听说举荐贤能的人应该受到上等的奖赏。萧何功劳虽高,有了鄂君的话才更加明显。”于是,根据鄂千秋原来的食邑,封他为安平侯。当天,把萧何的父子兄弟十多人都封了侯,都有食邑,又给萧何增加二千户的封地。
皇上回到栎阳。
夏季五月丙午日,尊奉太公为太上皇。
当初,匈奴害怕秦朝,向北迁徙了十多年。等到秦朝灭亡,匈奴又渐渐往南渡过黄河。
匈奴单于头曼有个太子叫冒顿。后来头曼有个宠爱的阏氏(匈奴王后),生了个小儿子,头曼就想立小儿子为太子。当时,东胡很强盛,月氏也很兴旺,头曼就把冒顿送到月氏做人质。没过多久,头曼就急着攻打月氏,月氏想杀了冒顿。冒顿偷了一匹好马,骑着逃了回来。头曼觉得他很勇猛,就命他率领一万骑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