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章 汉纪三 太祖高皇帝中,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读点经典,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初,楚国人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多次让皇帝陷入困境并羞辱他。项羽灭亡后,皇帝悬赏千金捉拿季布,谁敢窝藏他,就灭三族。季布只好剃光头发,脖子戴上枷锁,把自己卖身为奴,到了鲁地朱家那里。朱家心里知道他就是季布,就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舍,自己则前往洛阳拜见滕公,劝说道:“季布有什么罪过呢!臣子各为自己的君主效力,这是职责所在呀;项羽的臣子难道能全部杀光吗?如今皇上刚刚夺得天下,却因为个人恩怨去追捕一个人,这显得多么心胸狭隘呀!况且以季布的贤能,如果汉朝追捕得太紧,他不是往北逃到匈奴,就是往南逃到南越。忌恨壮士而把他逼到敌国去,这就像伍子胥鞭打楚平王的坟墓一样(注:伍子胥因楚王杀其父兄,逃到吴国,后带兵破楚,鞭楚王墓)。您为什么不找个合适时机跟皇上说说这事呢!”滕公找了个机会,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进言。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召他入朝任命为郎中,朱家此后就再也没和季布见过面。

季布的舅舅丁公,也是项羽的将领,在彭城西边追击皇帝,把皇帝逼得很紧。短兵相接时,皇帝着急了,回头对丁公说:“咱们两个好汉难道要互相为难吗!”丁公听了就带兵回去了。等到项羽灭亡,丁公前来拜见皇帝。皇帝却把丁公带到军中示众,说:“丁公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诚,正是他让项王失去了天下。”说完就把丁公杀了,还说:“让后世做臣子的人不要效仿丁公!”

臣司马光说:高祖从丰、沛起兵以来,网罗豪杰,接纳逃亡和反叛的人,也不算少了。等到登上皇位,丁公却单单因为不忠诚被杀,这是为什么呢?打天下和守天下,形势不一样啊。当各路英雄相互竞争的时候,百姓没有固定的君主,来投奔的人就接纳,这本来是合适的做法。等到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没有人不是臣子;如果不明确礼义来昭示天下,让做臣子的人都怀着二心去谋取私利,那么国家怎么能长治久安呢!所以从大义的角度做出决断,让大义人都清楚地知道,做臣子不忠诚的人是没有容身之地的;而那些为了私利结恩情,就算曾对自己有救命之恩,也因为大义不能认同。杀一个人能让千万人畏惧,高祖考虑事情难道不是既深远又周全吗!他的子孙享有皇位四百多年,也是应该的呀!

齐国人娄敬去陇西戍守,路过洛阳,他放下拉车的横木,穿着羊皮袄,通过齐国人虞将军求见皇上。虞将军想给他换身漂亮衣服,娄敬说:“我要是穿绸缎衣服来的,就穿着绸缎衣服去拜见;要是穿粗布衣服来的,就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见,反正我终究不敢换衣服。”于是虞将军进宫向皇上通报,皇上召见了娄敬,问他有什么事。娄敬说:“陛下定都洛阳,难道是想和周朝比兴盛吗?”皇上说:“是呀。”娄敬说:“陛下取得天下的方式和周朝不一样。周朝的祖先,从后稷被封在邰地开始,积累德行和善举,历经十几代,到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时候,诸侯自然归附,最终灭掉殷商成为天子。等到成王即位,周公辅佐他,这才营建洛邑,因为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诸侯从四方来纳贡述职,路程远近都差不多。有德行就能容易地称王,没有德行就容易灭亡。所以周朝兴盛的时候,天下和睦融洽,诸侯和四方少数民族没有不臣服的,都来进献贡品、履行职责。等到周朝衰落,天下没有人来朝拜,周朝也无力控制了;这不只是因为德行浅薄,也是因为形势变弱了。如今陛下从丰、沛起兵,席卷蜀、汉,平定三秦,和项羽在荥阳、成皋之间作战,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让天下百姓肝脑涂地,父子的尸骨暴露在荒野,多得数不清,哭泣的声音还没断绝,受伤的人还没康复;在这种情况下还想和成王、康王时期比兴盛,我私下觉得没法比呀。再说秦地四周有山河环绕,四面都有险要关塞作为屏障,一旦突然有紧急情况,百万大军马上就能召集起来。凭借着秦地原有的基础,又有肥沃的土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府之地呀。陛下进入函谷关在那里定都,崤山以东即便发生动乱,秦地原有的地方也能完整地保有。这就好比与人争斗,不卡住对方的咽喉,按住对方的后背,就不能确保取得全面胜利。现在陛下占据秦地,这也相当于卡住了天下的咽喉,按住了天下的后背呀。”皇帝询问群臣的意见,群臣都是崤山以东的人,纷纷说:“周朝统治了几百年,秦朝到二世就灭亡了。洛阳东边有成皋,西边有崤山、渑池,背靠黄河,面向伊水、洛水,地势的险要也足够依靠。”皇帝又问张良。张良说:“洛阳虽然有这样的险要地势,但它中间的地方狭小,不过几百里,田地贫瘠,四面都可能受到攻击,这不是适合用兵的地方。关中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右边有陇山、蜀山,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饶资源,北边有胡人牧场的便利。凭借三面险要地势防守,只需控制东面就可以制约诸侯;诸侯安定的时候,通过黄河、渭水运输天下的物资,往西供给京城;诸侯一旦有变故,顺流而下,也足够运送物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固若金汤、千里沃野的天府之国呀。娄敬说得对。”皇帝当天就起驾西行,定都长安。任命娄敬为郎中,封号奉春君,赐姓刘。

张良向来体弱多病,跟随皇上进入关中后,就学习道家的养生方法,不吃饭,闭门不出,说:“我家世代做韩国的相国,等到韩国灭亡,我不惜万金资产,为韩国向强大的秦国报仇,此事震动天下。如今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为皇帝的谋士,被封为万户侯,作为一个平民,这已经是顶点了,对我张良来说足够了。我希望抛开人世间的事情,想跟随赤松子去云游。”

臣司马光说:人有生就有死,就像有黑夜就必然有白天一样;从古到今,本来就没有超脱生死而独自长存的人。以张良的明辨事理、通达道理,足够知道神仙之说虚幻不实;然而他想要跟随赤松子云游,他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处在功名这个阶段,是臣子最难把握的。像高帝所称赞的,不过是张良、萧何、韩信三个豪杰罢了。韩信被杀,萧何入狱,不就是因为功高震主却还不懂得收敛吗!所以张良托言跟随神仙,抛弃人间俗事,把功名看作身外之物,对荣华利禄置之不理,所谓的明哲保身,张良做到了。

六月壬辰日,大赦天下。

秋天七月,燕王臧荼造反,皇上亲自率军征讨。

赵景王张耳、长沙文王吴芮都去世了。

九月,俘虏了臧荼。壬子日,封太尉长安侯卢绾为燕王。卢绾家和皇上家是同乡,卢绾又和皇上同一天出生;皇上很宠幸卢绾,群臣没人敢和他比,所以特别封他为王。

项羽原来的将领利几造反,皇上亲自率军打败了他。

闰九月,修建长乐宫。

项羽的将领钟离眜,向来和楚王韩信关系很好。项羽死后,钟离眜逃亡投奔韩信。汉王怨恨钟离眜,听说他在楚国,就下诏让楚王韩信逮捕钟离眜。韩信刚到自己的封国,巡视下属县邑时,都带着军队进出。

太祖高皇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庚子年,冬天十月,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皇帝就此事询问各位将领,将领们都说:“赶紧发兵,把这小子活埋了!”皇帝沉默不语。又问陈平。陈平说:“有人上书说韩信谋反,韩信知道这事吗?”皇帝说:“不知道。”陈平说:“陛下您的精锐部队和楚国比,谁更强?”皇帝说:“超不过楚国。”陈平说:“陛下的各位将领,用兵有能超过韩信的吗?”皇帝说:“没人比得上他。”陈平说:“现在咱们的军队不如楚国精锐,将领又比不上韩信,如果发兵攻打他,这是逼着他打仗呀,我私下为陛下您感到危险!”皇帝说:“那该怎么办呢?”陈平说:“古时候天子有巡视天下、会合诸侯的惯例。陛下您只管出去,假装巡游云梦泽,在陈县会合诸侯。陈县,在楚国的西部边界;韩信听说天子以友好的名义出游,按形势他肯定觉得没什么事,就会到郊外迎接拜见您;他来拜见的时候,陛下您趁机把他抓住,这不过是一个大力士就能做到的事罢了。”皇帝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就派使者通告诸侯到陈县会合,说“我要南游云梦泽”。皇帝随后就出发了。

楚王韩信听说后,心里既怀疑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劝韩信说:“把钟离眜杀了去拜见皇上,皇上肯定高兴,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韩信听从了这个建议。十二月,皇帝在陈县会合诸侯,韩信拿着钟离眜的首级去拜见皇上;皇上命令武士把韩信绑起来,放在后面的车上。韩信说:“果然像人们说的:‘狡猾的兔子死了,猎狗就会被煮来吃;飞鸟打完了,好弓就会被收藏起来;敌国被攻破了,谋臣就会被杀死。’天下已经平定,我本来就该被煮了!”皇上说:“有人告发你谋反。”于是给韩信戴上刑具押回去,同时大赦天下。

评论

这段历史围绕汉朝建立初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展开,生动呈现了刘邦在巩固政权过程中的举措与权衡,以及众多人物的命运起伏,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与历史教训。

刘邦对季布和丁公的不同处置,展现出他在政治统治上的深谋远虑。季布曾为项羽效力,多次使刘邦陷入困境,但刘邦听从建议,从大局出发,赦免季布并任用他,彰显出豁达胸怀与招揽人才的决心,有利于稳定人心,吸引更多人才为新政权效力。而丁公虽曾放过刘邦,但刘邦认为他身为项羽臣子却不忠诚,这种行为若不加以严惩,会使臣子怀有二心,危及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将其斩首。正如司马光所论,刘邦此举明确了为臣之道,通过处置一人警示众人,确保了政权的稳固,对汉朝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娄敬与张良关于定都的建议,体现出对国家战略布局的深刻思考。娄敬从历史、地理、形势等多方面分析,指出洛阳虽有周室兴盛的历史,但如今形势已变,汉朝建立历经战乱,不宜与周成王时相比。而关中地区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进可攻退可守,定都关中有利于掌控天下。张良进一步强调关中的地理优势,认为其是天府之国,从军事、经济等角度都更适合作为都城。刘邦果断采纳建议,西都长安,这一决策为汉朝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显示出刘邦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做出正确战略抉择的能力。

张良在功成名就后,选择“从赤松子游”,托于神仙,遗弃人间功名。他深知“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目睹韩信被诛、萧何系狱,明白功高震主的危险,以这种方式明哲保身。司马光对张良此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极具智慧,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懂得适时退隐,远离权力纷争,得以善终。

汉朝初期,异姓诸侯王臧荼、利几的反叛,以及楚王韩信被疑谋反,反映出政权初建时内部潜藏的不稳定因素。臧荼、利几的反叛或许源于对新政权的不安与自身野心,而韩信被人告发谋反,刘邦在处理此事时十分谨慎。诸将主张发兵攻打,刘邦未贸然行事,而是询问陈平。陈平分析局势,认为直接进攻风险太大,建议刘邦以伪游云梦之计诱捕韩信。韩信为表忠心,斩杀钟离眜,但仍未能避免被刘邦擒获。这一系列事件揭示出刘邦对异姓诸侯王权力的忌惮,以及他在巩固政权过程中对潜在威胁的果断处理,也从侧面反映出汉初政治局势的错综复杂。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历史充分展示了刘邦作为开国君主在巩固政权方面的努力与策略,他在用人、决策、处理内部矛盾等方面的举措,深刻影响着汉朝初期的政治格局。同时,众多人物的命运也提醒着人们,在权力的舞台上,如何抉择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公主当年欲占春

千桦尽落

当我和闺蜜穿进修仙世界之后

氿桑

让你替嫁送死,你战场刷成神?

麻婆豆腐仙人

快穿:不孝女补偿手册

山游经

盗笔:盗墓从cos子车开始

同人女要饿死了

成为神医后,我被村花包围了!

陈唐旧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