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章 周纪四 赧王中,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读点经典,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战国风云之逆袭传奇:田单与乐毅的故事

当初,燕国攻打安平的时候,临淄市的小官田单正好在安平。他让家人把铁皮包在车轴两端。等到城被攻破,人们都争着从城门出逃,很多人因为车轴折断,车子损坏,被燕国俘虏了;只有田单的家人因为车轴包了铁皮,得以幸免,随后逃到了即墨。那时,齐国大部分土地都被燕国占领,只剩下莒城和即墨还在坚守。乐毅就合并了右军和前军去围攻莒城,左军和后军去围攻即墨。即墨大夫出城迎战,不幸战死。即墨人都说:“安平之战时,田单家人靠铁皮包轴得以保全,这人挺聪明,还懂军事。”于是大家一起推举田单为将领,抵抗燕军。

乐毅围攻这两座城,一年都没攻下来。后来他下令解围,在离城九里的地方扎营,还下令说:“城中百姓出来,不要抓捕;有困难的就赈济他们,让他们恢复旧业,以此安抚新归附的百姓。”就这样过了三年,两座城还是没攻下。这时,有人在燕昭王面前进谗言说:“乐毅智谋过人,攻打齐国的时候,很快就拿下七十多座城。现在没攻下的就两座城了,不是他没能力攻克,而是他想长久地凭借军威使齐人屈服,然后自己在齐国南面称王。如今齐人已经差不多被征服了,之所以还没行动,是因为他的妻儿还在燕国。况且齐国美女多,他可能都快忘了妻儿。希望大王您考虑这件事!”

燕昭王听后,摆下酒宴,把进谗言的人找来,责备他说:“先王把整个国家都用来礼待贤能之人,不是为了贪图土地留给子孙。只是先王传下来的德行浅薄,不能承受天命,国人不顺从。齐国无道,趁着我们国家内乱,害死了先王。我即位后,对这事痛恨入骨,所以广泛招揽群臣,对外招纳宾客,就是为了报仇。要是有人能成功,我还想和他共享燕国。如今乐毅亲自为我攻破齐国,夷平了齐国的宗庙,报了先王的仇,齐国本就该是乐毅的,不是燕国该得的。乐毅要是能拥有齐国,和燕国并列为诸侯国,结为友好邻邦,一起抵御诸侯的侵扰,这是燕国的福气,也是我的心愿。你怎么敢说这种话!”说完就把这人杀了。燕昭王还赏赐给乐毅妻子王后的服饰,赏赐他儿子公子的服饰;又配备了马车,后面跟着一百辆车,派国相护送,把这些送到乐毅那里,还封乐毅为齐王。乐毅非常惶恐,不敢接受,写了封信,以死发誓表明忠心。从此,齐人佩服他的忠义,诸侯敬畏他的诚信,没人再敢打什么坏主意。

没过多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当太子的时候,就对乐毅不太满意。田单得知这个情况后,就在燕国施展反间计,到处宣扬说:“齐王已经死了,齐国没被攻下的就剩两座城了。乐毅和燕国新王有矛盾,害怕被杀不敢回国,他以攻打齐国为名,实际上是想联合兵力在齐国南面称王。齐人还没归附他,所以他暂且缓攻即墨,等待时机成熟。齐人现在就怕燕国派别的将领来,那样即墨就完了。”

燕国本来就有人对乐毅不满,听到这些反间的话,燕惠王就派骑劫去代替乐毅为将,召回乐毅。乐毅知道燕惠王不怀好意,就投奔赵国去了。燕军的将士们因此感到气愤不平,军心开始不和。

田单让城中百姓吃饭前一定要在庭院里祭祀祖先,这样一来,飞鸟都在城中盘旋飞舞着落下。燕人觉得很奇怪,田单趁机宣扬说:“肯定有神仙下凡来教导我们了。”这时有个士兵说:“我可以当神仙老师吗?”说完就转身跑了。田单赶紧起身把他拉回来,让他面向东坐下,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他。士兵说:“我骗您的。”田单说:“你别说出去。”就把他当神师,每次发布命令,都说是神师的旨意。接着又散布消息说:“我就怕燕军把抓到的齐兵割掉鼻子,放在队伍前面,那样即墨就守不住了!”燕人听到后,就照做了。城中百姓看到投降的人都被割了鼻子,都愤怒不已,坚守城池,生怕被燕军抓到。田单又施展反间计,说:“我怕燕军挖我们城外的祖坟,这太让人寒心了!”燕军就真的把城外的祖坟都挖了,还焚烧尸体。齐人从城墙上看到这一幕,都痛哭流涕,想要出城作战的愤怒情绪比之前强烈了十倍。

田单知道士兵们士气可用,就亲自拿着筑墙和挖土的工具,和士兵们一起劳作;还把妻妾编入队伍中;把家里的食物都拿出来犒劳士兵。他让披甲的士兵都藏起来,让老弱妇孺登上城墙,还派使者去和燕军约定投降,燕军都欢呼万岁。

田单又收集百姓的金子,凑了一千镒,让即墨的富豪送给燕军将领,说:“我们马上就投降了,希望你们进城后别抢掠我们家族!”燕军将领大喜,答应了他们。燕军因此更加松懈。田单在城中收集到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深红色的绸衣,画上五彩的龙纹,在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兵刃,在牛尾上绑上灌了油脂的芦苇,点燃牛尾。他在城墙上凿了几十个洞,夜里把牛放出去,五千名壮士跟在牛后面。牛尾被烧得发热,牛愤怒地冲向燕军。燕军大惊失色,看到牛身上都有龙纹,被碰到的非死即伤。

城中的人击鼓呐喊着跟在后面,老弱之人都敲打着铜器制造声响,声音震天动地。燕军吓得大败而逃。齐人杀了骑劫,乘胜追击,所经过的城邑纷纷背叛燕国,重新归属齐国。田单的兵力越来越多,一路乘胜追击,燕军一天天败退,一直退到黄河边,齐国的七十多座城都被收复了。于是田单从莒城迎接齐襄王回到临淄,齐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

齐襄王立太史敫的女儿为王后,生下太子田建。太史敫说:“女儿没通过媒人,自己就嫁人了,这不是我家的种,玷污了我的门楣!”他终身都不见王后,而王后也没有因为父亲不见她,就失去为人子女的礼节。

赵王把观津封给乐毅,对他很尊重宠爱,以此来震慑燕国和齐国。燕惠王派人去责备乐毅,同时又向他道歉说:“将军您误听了别人的话,以为和我有矛盾,就抛弃燕国投奔赵国。您为自己考虑是可以的,但您又拿什么来报答先王对您的知遇之恩呢?”乐毅回信说:“从前伍子胥的建议被阖闾采纳,吴国的势力一直扩展到郢都;夫差却不认同伍子胥的意见,还把他装在皮袋子里扔到江里。吴王不明白伍子胥的远见卓识可以立功,所以把他沉江也不后悔;伍子胥没能早早看出君主度量不同,所以直到被扔进江里还死不瞑目。让自己免于灾祸,建立功业,彰显先王的功绩,这是我最好的打算。遭受诋毁侮辱,败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最害怕的。面临大罪,却想侥幸获利,从道义上来说,我不敢这么做。我听说古代的君子,即使交情断绝,也不会说对方坏话;忠臣离开本国,也不会去洗刷自己的名声。我虽然不才,但也多次受教于君子。希望您能明白我的心意!”于是燕王又封乐毅的儿子乐闲为昌国君,乐毅也依旧和燕国保持往来,最后在赵国去世,谥号望诸君。

田单担任齐国相国,有一次路过淄水,看到一位老人涉水过河,冻得不行,上岸后都走不动了。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衣给老人穿上。齐襄王看到后很不高兴,说:“田单对人这么好,是不是想夺取我的国家?不早点想办法,恐怕会有变故。”他左右看看没人,这时岩下有个穿珠子的人,襄王就把他叫过来问道:“你听到我刚才说的话了吗?”那人回答:“听到了。”襄王又问:“你觉得该怎么办?”那人说:“大王您不如把这变成自己的善举。您嘉奖田单的善举,下令说:‘我担心百姓挨饿,田单就收留他们给他们吃的;我担心百姓受冻,田单就脱下皮衣给他们穿;我忧虑百姓的劳苦,田单也同样忧虑,很合我的心意。’田单有这样的善举,您嘉奖他,田单的善举也就成了您的善举。”襄王说:“好主意。”就赏赐给田单牛和酒。过了几天,穿珠子的人又来见襄王说:“大王您上朝的时候,应该把田单召到朝堂,给他作揖,亲口慰劳他。然后发布命令,寻找那些饥寒交迫的百姓,收容救济他们。”襄王照做了,还派人到街巷里去听,听到大夫们相互议论说:“田单爱护百姓,这都是大王教导有方啊!”

田单向齐襄王举荐了貂勃。齐襄王有九个宠臣,他们想陷害安平君田单,就一起对齐襄王说:“燕国攻打齐国的时候,楚王派将军率领一万人来帮助齐国。如今国家已经安定,为什么不派使者去感谢楚王呢?”襄王问:“你们觉得谁合适去?”这九个人都说:“貂勃可以。”貂勃出使楚国,楚王热情款待他,还留他喝了几个月的酒,没让他回来。这九个宠臣又一起对齐襄王说:“貂勃一个人能让万乘之君的楚王挽留他,不就是因为他倚仗田单的权势嘛!况且田单和大王您,君臣之间没什么区别,上下也没有界限。而且他心怀不轨,对内安抚百姓,对外怀柔戎狄,礼待天下贤士,他肯定有不臣之心,希望大王您明察!”过了几天,襄王说:“把相国田单叫来!”田单摘了帽子,光着脚,袒露着上身进宫,退下后还请求死罪。过了五天,襄王说:“你对我没罪。你尽你的臣子之礼,我尽我的君王之礼就行了。”

评论

这段历史跌宕起伏,以田单复国为主线,生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军事谋略、君臣博弈与人心向背的复杂图景,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智慧与现实启示:

- 军事谋略的巅峰对决:田单凭借卓越的智谋实现逆风翻盘。他先是利用“铁笼护轴”的细节展现未雨绸缪的远见,后以“神师降临”“反间乐毅”“劓降卒激民愤”“掘墓焚尸怒十倍”等连环计,巧妙利用心理战瓦解燕军斗志、凝聚齐人抗敌决心。最终以“火牛阵”这一奇袭战术,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证明在战争中谋略与士气往往能扭转实力差距。

- 君臣关系的微妙博弈:燕昭王与乐毅堪称“明君贤将”的典范。昭王力排众议,以“封王”之举展现对乐毅的绝对信任,换来乐毅的忠诚与齐国七十城的战绩;而燕惠王因猜忌临阵换将,导致功亏一篑,印证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重要性。反观齐国,齐襄王对田单从猜忌到接纳,在“贯珠者”的点拨下,学会将臣子的善举转化为君主的恩德,展现出君主平衡权力与人心的智慧。

- 人格魅力与政治伦理:乐毅面对燕昭王的信任与齐王之位的诱惑,坚守忠义“以死自誓”;遭离间后虽奔赵,却仍以书信表明心迹,维护先王知遇之恩,诠释了“忠臣去国,不洁其名”的高尚品格。田单解裘衣人的善举,既体现其爱民如子的情怀,也引发君主的猜忌,折射出臣子功高震主时的生存困境,以及在权力场中德行与权谋需平衡的复杂现实 。

- 民心向背的决定性作用:乐毅伐齐初期“镇新民”的怀柔政策,使齐地迅速归附;但后期燕军在骑劫指挥下的暴行(如劓降卒、掘冢墓)激起齐人同仇敌忾,民心彻底倒向齐国。田单正是抓住这一关键,通过激发民众的愤怒与斗志,实现复国大业,深刻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规律。

这段历史宛如一部精彩的权谋大戏,既展现了个人在乱世中的智慧与抉择,也揭示了国家兴衰背后的政治逻辑与人性本质,对理解权力运行、军事策略与道德伦理具有深远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公主当年欲占春

千桦尽落

当我和闺蜜穿进修仙世界之后

氿桑

让你替嫁送死,你战场刷成神?

麻婆豆腐仙人

快穿:不孝女补偿手册

山游经

盗笔:盗墓从cos子车开始

同人女要饿死了

成为神医后,我被村花包围了!

陈唐旧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