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雅91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5章 狂风起,倾城错,阿雅917,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安国公猛地从太师椅上站起身,紫檀木椅腿与青石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
他背着手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沉重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怒意翻涌,额角青筋暴起,连花白的胡须都随着粗重的呼吸微微颤抖。
老管家李忠站在一旁,看着自家主公这般模样,心中既心疼又愤懑。他张了张嘴想要劝解,却又想起前几次劝诫反被斥责的经历,只得将满腹话语咽了回去,默默侍立在侧。
\"国公爷从战场上退下来都十好几年了,这脾气怎么还是这么火爆...\"
李忠在心里暗叹。他记得前几日太医来诊脉时还特意叮嘱,说主公肝火太旺,这样下去对身子骨不好。
如今主公已是儿孙绕膝、四世同堂的人了,何必还要为朝堂上的事如此动怒?
李晃突然停下脚步,一掌拍在书案上,震得案上文房四宝都跳了起来。他眼中闪过一丝凌厉,声音低沉如雷:
\"赵天扈这个小王八羔子!既然他想玩火,那本公就给他添点油,再加把柴!让他知道什么叫引火烧身!\"
\"主公...\"
李忠终于忍不住开口,小心翼翼地斟词酌句,\"恕老奴多句嘴,这终究是他齐家的天下...您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头来他们也未必念您的好...\"
老管家的话说得很是委婉。如今的大齐就像个筛子,千疮百孔。朝堂上下明争暗斗,边疆战事不断,民间怨声载道。主公已近古稀之年,何必还要蹚这浑水?
\"你懂个屁!\"
安国公李晃猛地转身,一双虎目圆睁,凌厉的目光如刀般射向这个跟随自己大半辈子的老仆。书房内的烛火被他转身带起的风吹得摇曳不定,在墙上投下巨大的阴影。
\"我李晃十六岁从军,二十岁拜将,这一生立过多少战功?\"
他的声音忽然拔高,又骤然压低,\"但我最骄傲的不是这些,而是少时立下的誓言——'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如今我虽已年过花甲,但这颗心从未变过!\"
说到激动处,李晃一把扯开衣襟,露出胸膛上纵横交错的伤疤。那些深浅不一的伤痕在烛光下显得格外狰狞,每一道都是他为这个国家付出的见证。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神色渐渐凝重:
\"这大齐怎可能只是他齐家的天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大齐的一份子!更何况...\"
他的声音低沉下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李晃走到窗前,推开雕花木窗。夜风夹杂着细雨扑面而来,打湿了他的须发。远处隐约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在雨夜中显得格外寂寥。
\"现在看来,赵王可以出局了。\"
他冷冷地说,声音里透着决绝,\"这样一个目光短浅、毫无韬略的蠢货,若把大齐交到他手里,不出几年必定亡国!我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先辈们用鲜血打下的江山,毁在这种废物手中!\"
\"主公,您看...小殿下如何?\"
李忠试探性地问道,声音轻得几乎被雨声淹没。
\"俊儿...\"提到外孙,李晃凌厉的目光瞬间柔和下来,但随即又蒙上一层阴影,
\"他心地纯善,待人宽厚,可惜...谋略不足啊。为君者,光有仁善是不够的。\"
老人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更何况这些年,我们从未把他当作储君培养。现在临时抱佛脚,已经太迟了...\"
他想起小时候的俊儿,那个聪颖好学的孩子,眼睛总是亮晶晶的,对什么都充满好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