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5章 汉纪二十 孝元皇帝上,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读点经典,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汉元帝初元三年至五年:王朝举措与边疆风云
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
春天,汉元帝下诏说:“珠厓的贼寇杀害官吏百姓,背叛朝廷,大逆不道。如今朝廷讨论此事,有人说可以攻打,有人说应该坚守,还有人想要放弃,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朕日夜思考各位大臣的建议,如果觉得威严受损,就想派兵诛杀叛贼;要是犹豫不决、躲避困难,那就坚守并屯田;而如果能通权达变,就该担忧天下百姓。百姓的饥饿与远方蛮夷不被征讨,哪个危机更大呢?况且遇到灾荒之年,连宗庙的祭祀都无法完备,又怎么能去计较一些不那么严重的耻辱呢!如今关东地区极度困乏,仓库空虚,没有能力救济百姓,要是再发动战争,不仅使百姓劳累,灾荒之年也会随之而来。所以撤销珠崖郡,百姓中有仰慕朝廷仁义想归附内地的,就妥善安置他们;不想归附的,也不要强迫。”
夏天四月乙未日是月末,茂陵的白鹤馆发生火灾,汉元帝大赦天下。
这年夏天,发生旱灾。
汉元帝立长沙炀王的弟弟刘宗为长沙王。
长信少府贡禹上书说:“各个离宫以及长乐宫的卫士,可以裁减一大半,以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六月,汉元帝下诏说:“朕想到百姓饥寒交迫,远离父母妻儿,在无益之事上劳作,在无人居住的宫殿守卫,这恐怕不符合调和阴阳的道理。撤销甘泉宫、建章宫的卫士,让他们回乡务农。各部门都要节省费用,把节省的情况逐条上奏,不要有所隐瞒。”
这一年,汉元帝再次提拔周堪为光禄勋,周堪的弟子张猛为光禄大夫、给事中,对他们非常信任。
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
春天正月,汉元帝前往甘泉宫,祭祀泰畤。三月,前往河东,祭祀后土神,赦免汾阴的刑徒。
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
春天正月,汉元帝封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三月,汉元帝前往雍城,祭祀五畤。
夏天四月,有彗星出现在参宿。
汉元帝采纳贡禹等儒生的建议,下诏太官不要再每天宰杀牲畜,所准备的膳食各减半;皇帝所用马匹,只要保证不妨碍正事就行。停止角抵戏,撤销上林苑中很少去的宫馆、齐地负责制作宫廷服饰的三服官、北假地区的田官、盐铁官、常平仓。博士弟子不设固定名额,以扩大求学的人数。下令百姓中能通晓一部经书的,都可以免除赋税徭役。还减省了七十多项刑罚。
陈万年去世。六月辛酉日,长信少府贡禹担任御史大夫。贡禹前后上书数十次谈论政事得失,汉元帝赞赏他质朴正直,很多建议都予以采纳。
匈奴郅支单于觉得自己离汉朝路途遥远,又怨恨汉朝拥护呼韩邪单于而不帮助自己,就刁难羞辱汉朝使者江乃始等人。他派使者前来进贡,顺便要求汉朝送回在汉朝做人质的儿子。汉朝商议派卫司马谷吉护送郅支单于的儿子回去,御史大夫贡禹、博士东海人匡衡认为:“郅支单于向往教化之心还不纯正,他所在的地方极其遥远,应该让使者把他儿子送到边塞就返回。”谷吉上书说:“中原与夷狄之间有保持联系不断绝的道义,如今已经抚养他的儿子十年,汉朝的恩德很深厚,如果就此断绝关系不送回去,只送到边塞就返回,这表示抛弃他不再收留,会让他没有归向汉朝的心意,抛弃以前的恩情,结下以后的仇怨,这样做不合适。议论的人看到之前江乃始没有应对敌人的办法,智谋和勇气都穷尽了,以至于遭受耻辱,所以预先为我担忧。我有幸能持强大汉朝的符节,秉承圣明皇帝的诏令,去宣扬汉朝深厚的恩德,他应该不敢胡作非为。如果他怀着禽兽之心,对我施加无道之举,那么单于将长久背负大罪,必定会远远逃走,不敢靠近边境。牺牲一名使者来换取百姓的安宁,这是国家的大计,也是我的心愿。我希望能把他儿子送到单于王庭。”汉元帝同意了。谷吉等人到达后,郅支单于发怒,竟然杀死了谷吉等人。他自知有负于汉朝,又听说呼韩邪单于日益强大,害怕遭到袭击,就想远走他乡。正好康居王多次被乌孙围困,他和各位翕侯商议,认为:“匈奴是大国,乌孙向来臣服于它。如今郅支单于在外面处境艰难,可以把他接到东边,让他联合兵力夺取乌孙并立为君主,这样就永远不用担心匈奴的威胁了。”于是派使者到坚昆,与郅支单于沟通。郅支单于向来恐惧,又怨恨乌孙,听到康居王的计策,非常高兴,就与康居结盟,率兵向西进发。郅支单于的部众在途中遭遇严寒,很多人死去,最后只剩下三千人。到达康居后,康居王把女儿嫁给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也把女儿嫁给康居王,康居王非常尊敬郅支单于,想依靠他的威望来威胁其他各国。郅支单于多次借兵攻打乌孙,深入到谷城,杀害掳掠百姓,驱赶牲畜而去。乌孙不敢追击,西边有五千里的地方都变得空虚无人居住。
冬天十二月丁未日,贡禹去世。丁巳日,长信少府薛广德担任御史大夫。
评论
汉元帝初元三年至五年,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诸多举措和变化,这些对王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政治与经济政策调整上,面对珠厓郡的叛乱,汉元帝权衡利弊后决定放弃,这一决策虽有无奈之举,但也反映出朝廷在边疆治理上的务实态度,避免了更多的人力、物力消耗,以集中精力应对关东地区的经济困境。同时,采纳贡禹等儒生建议,在宫廷用度、官职设置、刑罚等方面进行大规模缩减与改革,旨在减轻百姓负担、节约开支,体现出对民生的关注以及试图改善国家财政状况的努力。然而,这些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诸多挑战,如一些官职的撤销可能影响相关事务的执行,博士弟子不设名额虽有利于扩大教育,但可能缺乏质量把控。
外交方面,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愈发复杂。郅支单于因怨恨汉朝支持呼韩邪单于,对汉朝使者不友好,而汉朝在送还其质子的问题上意见不一,最终谷吉坚持送质子至单于王庭而被杀,导致汉与郅支单于矛盾激化。同时,郅支单于与康居结盟,攻打乌孙,改变了西域地区的政治格局。这一系列事件显示出汉朝在处理与匈奴关系上的失误,未能有效安抚郅支单于,导致边疆局势更加不稳定,也反映出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决策的重要性以及对后果的难以预估。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汉元帝的诸多决策虽出发点多为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但在执行和效果上参差不齐。王朝内部的改革能否成功扭转经济困境,外交上的失误又将如何影响边疆安全与稳定,都为西汉王朝的未来发展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这些事件也提醒后世,在国家治理中,无论是内政改革还是外交决策,都需要全面考量、谨慎施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