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1章 汉纪十九 中宗孝宣皇帝下,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读点经典,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
春天正月,宣帝前往甘泉宫,在泰畤祭祀天神。杨恽被诛杀后,公卿们上奏说京兆尹张敞是杨恽的党羽朋友,不适合再担任官职。宣帝爱惜张敞的才能,就把这个奏章搁置起来,没有批复。张敞派属官絮舜去查办案件,絮舜却私自回家,还说:“他也就再当五天京兆尹罢了,还能查办什么事!”张敞听到絮舜这话,立刻让手下官吏把絮舜抓进监狱,日夜审讯,最终定了他死罪。絮舜被判处死刑即将行刑时,张敞派主簿拿着他的命令去告诉絮舜:“这五天京兆尹到底怎么样?冬天就要过去了,你还想延长性命吗?”随后就在集市上将絮舜斩首。正赶上立春,负责巡查冤狱的使者出来,絮舜家人用车载着尸体,并附上张敞的命令,向使者申诉。使者上奏说张敞无辜杀人。宣帝想给张敞一个自行了断的机会,就先把之前公卿弹劾张敞与杨恽有关的奏章发下去,将他免为平民。张敞到宫阙上交印绶,然后从宫阙下逃走了。过了几个月,京城的官吏和百姓懈怠松弛,击鼓报警的情况多次出现,而且冀州境内有大盗贼出没,宣帝想起张敞的功绩,就派使者到他家里征召他。张敞当时身负重大弹劾罪名,等使者到了,他的妻子儿女家人都吓得哭泣,十分惶恐,只有张敞笑着说:“我逃亡成为平民,郡里的官吏应该来抓我。现在使者来了,这是天子想要任用我。”于是他收拾行装跟随使者,到公车府上书说:“我之前有幸能成为九卿之一,在京兆尹的位置上任职,因杀死属官絮舜而获罪。絮舜本来是我向来厚待的官吏,多次得到我的宽容。因为我被弹劾应该免职,他接到命令去查办案件,却回家躺着,还说我只能再当五天京兆尹。他忘恩负义,有伤风化。我私下认为絮舜行为恶劣,所以枉法将他诛杀。我张敞杀害无辜,审判案件故意不公正,即使依法被处死,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宣帝召见张敞,任命他为冀州刺史。张敞到任后,盗贼都销声匿迹了。
皇太子生性温和仁爱,喜好儒家学说,看到宣帝任用的大多是精通法律条文的官吏,靠刑罚来治理臣民,有一次陪宣帝宴饮时,不慌不忙地说:“陛下用刑太重了,应该多用儒生。”宣帝脸色一变,说:“我汉朝自有一套制度,本来就是把王道和霸道结合起来使用。怎么能单纯地只用道德教化,采用周朝的政治制度呢!况且那些平庸的儒生不了解时代的需要,喜欢肯定古代、否定当今,让人在名与实之间迷惑,不知道该坚守什么,怎么能委以重任呢!”接着感叹道:“将来扰乱我汉朝天下的,就是太子啊!”
司马光评论说:王道和霸道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从前夏、商、周三代兴盛的时候,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都由天子决定,这就叫做“王”。天子势力微弱,不能管理诸侯,诸侯中若有能率领盟国共同讨伐不服从天子的,从而尊崇王室的,就叫做“霸”。他们推行政治的方式,都是以仁爱为根本,以义为准则,任用贤能的人,奖赏善良的人,惩罚作恶的人,禁止暴力,诛杀叛乱。只不过是名号地位有高低之分,恩德有深浅不同,功业有大小之别,政令有宽窄差异罢了,并非像黑白、甘苦那样完全相反。汉朝之所以不能恢复三代那样的太平盛世,是因为君主不愿意去做,而不是先王的治国之道不能在后世推行。儒生中有君子,也有小人。那些平庸的儒生,确实不值得和他们一起治理国家,但难道就不能寻找真正的儒生并加以任用吗?稷、契、皋陶、伯益、伊尹、周公、孔子,都是伟大的儒生,如果汉朝能任用他们,功绩难道会就此停止吗!汉宣帝说太子懦弱不能成事,不明白治国的根本,肯定会扰乱国家,这还说得过去;但说王道不能推行,儒生不能任用,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这恐怕不是用来教导子孙、为后世树立典范的正确做法。
淮阳宪王喜欢法律,聪明通达有才能,他的母亲张婕妤特别受宣帝宠爱。宣帝因此疏远太子,喜爱淮阳宪王,多次赞叹宪王说:“这才真是我的儿子啊!”曾经有立宪王为太子的想法,然而太子是在宣帝地位卑微的时候就被立了,宣帝年少时依靠许氏,等到即位后许皇后又被人害死,所以不忍心废掉太子。过了很久,宣帝任命韦玄成为淮阳中尉,因为韦玄成曾经把爵位让给兄长,宣帝想用这件事来感化开导宪王。从此太子的地位才稳定下来。
匈奴呼韩邪单于战败后,左伊秩訾王为呼韩邪单于出主意,劝他向汉朝称臣,入朝侍奉汉朝,向汉朝求助,这样匈奴才能安定。呼韩邪单于询问各位大臣的意见,大臣们都说:“不行。我们匈奴的习俗,向来崇尚力量,看不起屈服服役的人,以在马上战斗为国之根本,所以在各少数民族中威名远扬。战死,是壮士的本分。现在兄弟争夺单于之位,不是哥哥得就是弟弟得,即使死了也还有威名,子孙也能长久统治各个部落。汉朝虽然强大,也不能吞并匈奴。为什么要破坏祖先的制度,向汉朝称臣,让先单于蒙羞,被各部落嘲笑!就算这样能获得安宁,又怎么能再统治各少数民族呢!”左伊秩訾王说:“不是这样的,强弱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如今汉朝正强盛,乌孙等有城郭的国家都成为了汉朝的臣属。自从且鞮侯单于以来,匈奴势力日益削弱,无法恢复往日的强盛,即使在这里勉强逞强,也没有一天安宁过。现在侍奉汉朝就能生存,不侍奉就会面临危亡,还有什么计策比这更好呢!”各位大臣相互争辩了很久,呼韩邪单于最终听从了左伊秩訾王的计策,率领部众向南靠近边塞,派儿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入朝侍奉汉朝。郅支单于也派儿子右大将驹于利受入朝侍奉汉朝。
二月丁巳日,乐成敬侯许延寿去世。
夏天四月,在新丰发现黄龙。
丙申日,太上皇庙发生火灾;甲辰日,汉文帝庙发生火灾;宣帝为此穿了五天白色丧服。
乌孙的狂王又娶了汉朝的解忧公主,生了一个儿子叫鸱靡。狂王与公主不和,又残暴凶恶,失去了民心。汉朝派卫司马魏和意、副侯任昌到乌孙。公主说:“狂王让乌孙人深受其苦,很容易杀掉他。”于是谋划摆下酒宴,让武士拔剑刺杀狂王。但剑刺偏了,只伤到狂王,狂王上马逃走了。狂王的儿子细沈瘦聚集兵力,把魏和意、任昌以及公主围困在赤谷城。几个月后,都护郑吉征发各国的军队前来救援,才解了围。汉朝派中郎将张遵带着医药去给狂王治伤,还赏赐了黄金和丝绸。同时把魏和意、任昌用铁链锁住,从尉犁用囚车押送到长安,将他们斩首。
当初,肥王翁归靡与匈奴妻子所生的儿子乌就屠,在狂王受伤时,惊慌失措,和各位翎侯一起逃到了北山之中,扬言说母亲家匈奴的军队要来,所以很多人归附了他。后来他趁机杀死狂王,自立为昆弥。这一年,汉朝派破羌将军辛武贤率领一万五千士兵到敦煌,疏通渠道,囤积粮食,打算讨伐乌就屠。
当初,解忧公主的侍女冯嫽,精通史书,熟悉政事,曾经持汉朝符节为公主出使,西域有城郭的各个国家都敬重信任她,称她为冯夫人。冯嫽是乌孙右大将的妻子,右大将与乌就屠关系很好,都护郑吉让冯夫人去劝说乌就屠,告诉乌就屠汉朝的军队即将出动,他一定会被消灭,不如投降。乌就屠很害怕,说:“我希望能得到一个小一点的封号,自己有个安身之处!”宣帝征召冯夫人,亲自询问情况。派谒者竺次、期门甘延寿为副手,护送冯夫人。冯夫人乘坐锦车,手持符节,诏令乌就屠到长罗侯所在的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都赐给他们印绶。破羌将军辛武贤没有出边塞,就返回了。后来乌就屠没有把所有翎侯的民众都交出来,汉朝又派长罗侯率领三支部队驻扎在赤谷,为他们划分百姓和地界,大昆弥分得六万多户,小昆弥分得四万多户。然而,民众心里都归附小昆弥。
评论
汉宣帝甘露元年,王朝在政治、储君立废、民族外交等多方面都面临着重要抉择与变化,这些事件相互关联,深刻影响着西汉的发展走向。
在政治层面,张敞事件反映出官场的复杂与宣帝用人的权衡。张敞虽因与杨恽关系及杀死絮舜遭弹劾,但宣帝惜其才,后又因地方治安问题重新启用他,展现出宣帝在官员任用中注重实际才能与功绩,同时也警示官员需谨言慎行,不可因私废公。
储君问题上,皇太子与宣帝在治国理念上的分歧凸显了王道与霸道治国思想的碰撞。宣帝坚持“霸王道杂之”的汉朝制度,认为俗儒不切实际,而皇太子倾向纯用德教。这一分歧不仅关乎汉朝未来的政治走向,也反映出不同政治理念在朝堂上的交锋。此外,宣帝对淮阳宪王的偏爱及欲立宪王的想法,进一步加剧了储君之位的不稳定,好在最终通过韦玄成的事例稳定了太子之位,可见储君确立过程中的复杂与艰难,以及政治手段在其中的运用。
对外关系上,匈奴内部的分裂与对汉朝态度的转变是一大关键。呼韩邪单于在战败后,面临是否向汉朝称臣的抉择,大臣们意见不一,最终他采纳左伊秩訾王的建议,选择称臣,这一决策不仅改变了匈奴自身的政治格局,也对汉匈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汉朝的影响力在匈奴进一步增强,边疆局势有所缓和。而乌孙国内的纷争,如狂王与解忧公主的矛盾,以及乌就屠自立为昆弥等事件,使得汉朝不得不介入。汉朝通过冯嫽的劝说以及军事威慑等手段,成功化解危机并对乌孙进行权力划分,但小昆弥更得民心的情况也为日后乌孙局势埋下伏笔。
这一年的诸多事件,从朝廷到边疆,从政治理念到民族关系,全面展现了汉宣帝时期政治生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事件相互作用,塑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对西汉王朝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研究古代政治、民族关系等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与深刻启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