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8章 汉纪十五 孝昭皇帝上,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读点经典,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汉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

春天,武都的氐人反叛,朝廷派执金吾马适建、龙頟侯韩增、大鸿胪田广明率领三辅地区和太常的刑徒,这些人都被免除刑罚,去攻打反叛的氐人。

夏天六月,大赦天下。

秋天六月乙亥日是月底,发生了日全食。

六月,更改年号。

上官桀父子地位尊贵之后,很感激长公主,就想为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谋求封侯,霍光不同意。他们又为丁外人谋求光禄大夫的职位,想让他能被皇帝召见,霍光还是不同意。长公主因此特别怨恨霍光,而上官桀父子多次为丁外人求官爵都没成功,也觉得很没面子。还有,上官桀妻子的父亲所宠爱的充国是太医监,他擅自闯入宫殿,被关进监狱,按罪当死。冬天就要过去了,盖主(长公主)为充国献上二十匹马赎罪,充国才得以减免死罪。于是上官桀父子对霍光的怨恨更深,而对盖主更加感恩戴德。在先帝(汉武帝)的时候,上官桀就已经位列九卿,地位比霍光高,到后来父子俩又都当了将军,皇后又是上官安的女儿,霍光不过是皇后的外祖父,却独揽朝政大事,因此上官桀父子就想和霍光争权。燕王刘旦觉得自己是皇帝的哥哥却没被立为皇帝,心里一直很不满。御史大夫桑弘羊提出并推行酒类专卖、盐铁专卖等政策,为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他自恃有功,想为自己的子弟谋取官职,也对霍光心怀怨恨。这样一来,盖主、上官桀父子、桑弘羊都和燕王刘旦勾结起来,一起谋划。

燕王刘旦派孙纵之等先后十几批人,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快马去贿赂盖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上官桀等人又找人假冒燕王的名义上书,说霍光出去校阅郎官和羽林军的时候,在路上像皇帝出行一样清道戒严,还让太官提前准备饮食。又提到“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都没有投降,回来才做了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杨敞没什么功劳,却当了搜粟都尉;霍光还擅自增调大将军府的校尉。霍光独揽大权,肆意妄为,恐怕有不轨的企图。我燕王愿意交回符玺,进宫担任警卫,以便观察奸臣的动静”。他们等霍光出宫休假的日子上奏这封书信,上官桀想趁机把这件事交给下面处理,桑弘羊则准备和其他大臣一起抓住霍光并将他免职。奏书呈上去后,汉昭帝却不肯批复。第二天早上,霍光听说了这件事,就停留在画室里不进宫。汉昭帝问:“大将军在哪里?”左将军上官桀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了他的罪行,所以不敢进宫。”汉昭帝下诏:“召见大将军。”霍光进宫后,摘下帽子,叩头请罪。汉昭帝说:“将军把帽子戴上!我知道这封奏书是假的,将军没有罪。”霍光问:“陛下怎么知道的呢?”汉昭帝说:“将军去广明校阅郎官,这是最近的事;增调校尉到现在,还不到十天,燕王怎么会知道这些事呢!况且将军要是想谋反,也用不着校尉。”当时汉昭帝才十四岁,尚书和左右大臣都很惊讶。而那个上书的人果然逃跑了,朝廷派人紧急追捕。上官桀等人害怕了,就对汉昭帝说:“这只是小事,不值得深究。”汉昭帝不听。后来上官桀的同党中有人诋毁霍光,汉昭帝就生气地说:“大将军是忠臣,是先帝托付来辅佐我的,谁敢诋毁他就治谁的罪!”从这以后,上官桀等人不敢再提这件事。

李德裕评论说:君主的德行,最重要的就是极其英明,英明到能够洞察奸邪,那么各种邪恶都无法蒙蔽他。汉昭帝就是这样的君主。周成王就比不上他;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也都不如他。周成王听到管叔、蔡叔的流言蜚语,就迫使周公东征。汉高祖听说陈平离开魏国、背弃楚国,就想舍弃这个心腹大臣。汉文帝被季布酗酒难以接近的言论迷惑,把这个得力大臣派回地方;又怀疑贾谊独揽大权会使国家混乱,就疏远了贤士。汉景帝相信杀了晁错就能平息叛乱,就杀了三公之一的晁错。这就是所谓的“怀着犹豫不决的心,给进谗言的人留下机会”。如果汉昭帝能有伊尹、吕尚那样的辅佐大臣,那么周成王、周康王的盛世也比不上他。

上官桀等人又谋划让长公主摆酒席邀请霍光,埋伏士兵杀死霍光,趁机废掉汉昭帝,迎接燕王刘旦当皇帝。燕王刘旦安排人通过驿站传递书信相互通报情况,还答应封上官桀为王,在外面联络了各郡国的豪杰上千人。燕王刘旦把这件事告诉燕国丞相平,平说:“大王之前和刘泽谋划,事情还没成功就被发觉,是因为刘泽向来爱吹嘘,喜欢欺压别人。我听说左将军上官桀向来轻率,车骑将军金日磾年轻又骄纵,我担心他们就像刘泽那时一样不能成事,又担心事情成功后会背叛大王。”燕王刘旦说:“前些日子有个男子到皇宫前,自称是原来的太子,长安城中的百姓都跑去围观,喧哗声止都止不住。大将军害怕了,出兵列阵来防备。我是皇帝的长子,天下人都相信我,还担心什么被背叛呢!”后来又对群臣说:“盖主传来消息,只担心大将军霍光和右将军王莽。现在右将军去世了,丞相又生病,看来事情肯定能成功,不久我就要被征召进京当皇帝了。”于是让群臣都收拾行装准备。

上官安又谋划把燕王刘旦诱骗来然后杀掉,趁机废掉汉昭帝,拥立上官桀当皇帝。有人问:“那皇后怎么办?”上官安说:“追赶麋鹿的狗,哪有功夫回头看小兔子呢!况且我们是借助皇后的地位才尊贵起来的,一旦皇帝的心意改变,就算想做普通百姓都不可能了。这可是百世难得一遇的时机啊!”正好盖主的舍人的父亲、稻田使者燕仓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大司农杨敞。杨敞向来谨慎胆小,不敢声张,就称病卧床,把这件事告诉了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又报告给了汉昭帝。九月,汉昭帝下诏让丞相率领中二千石的官员追捕孙纵之以及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他们的宗族全部被诛杀;盖主自杀。燕王刘旦听说后,召见燕国丞相平说:“事情败露了,现在发兵吗?”平说:“左将军已经死了,百姓都知道这件事,不能发兵了。”燕王刘旦忧虑烦闷,摆酒和群臣、妃妾告别。这时皇帝送来玺书责备燕王刘旦,刘旦用绶带自杀,王后、夫人跟随刘旦自杀的有二十多人。皇帝施恩,赦免燕王太子刘建,让他做平民,赐给刘旦谥号为刺王。皇后因为年纪小,没有参与谋反,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没有被废掉。

庚午日,右扶风王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冬天十月,汉昭帝封杜延年为建平侯;燕仓为宜城侯;原来丞相征事任宫抓住了上官桀,被封为弋阳侯;丞相少史王山寿把上官安诱骗到丞相府,被封为商利侯。过了一段时间,文学之士济阴人魏相在回答皇帝策问时说:“以前燕王无道,韩义挺身而出极力劝谏,却被燕王杀害。韩义没有比干那样和纣王的亲属关系,却能践行比干的气节,应该公开赏赐他的儿子,向天下表明做臣子的天下。”于是汉昭帝提拔韩义的儿子韩延寿为谏大夫。大将军霍光因为朝中没有先帝时留下的旧臣,而光禄勋张安世在先帝时就担任尚书令,志向品行纯正笃厚,就奏请任用张安世为右将军兼光禄勋,作为自己的副手。张安世是原来御史大夫张汤的儿子。霍光又因为杜延年有忠诚的气节,提拔他为太仆、右曹、给事中。霍光执法严厉,杜延年常常以宽厚来辅助他。官吏和百姓上书谈论有利国家的事,霍光总是交给杜延年公平处理后再上奏。那些建议可以让官员试行的,就任命为县令;有的由丞相、御史任用,满一年后,把情况上报;有的建议不合规矩,就按照法律治罪。

这一年,匈奴派出左、右部共两万骑兵,分成四队,一起侵入汉朝边境劫掠。汉朝派兵追击,斩杀、俘获匈奴九千人,活捉了瓯脱王;汉朝军队没有什么损失。匈奴看到瓯脱王被汉朝抓走,很害怕,以为汉军会在路上截击,就向西北方向远远地逃去,不敢再到南边来寻找水草;还征发百姓去驻守瓯脱地区。

评论

元凤元年的西汉王朝,宫廷内外可谓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各种势力的交锋与冲突不断上演,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宫廷权力斗争方面,上官桀父子、盖主、桑弘羊与燕王刘旦结成联盟,试图扳倒霍光,进而夺取最高权力。他们不择手段,先是借燕王之名上书诬陷霍光,却被年仅十四岁的汉昭帝识破,昭帝对霍光的信任坚如磐石,展现出超乎年龄的睿智与明断,使得这一阴谋暂时受挫。然而,他们贼心不死,又策划了更为险恶的暗杀与政变计划,妄图彻底颠覆现有政权。但因燕仓的告发,这场宫廷政变胎死腹中,相关主谋及宗族被诛杀,燕王自杀,一场可能引发国家动荡的危机得以化解。这一系列事件充分暴露了宫廷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性,为求权力,各方不惜背叛、构陷,全然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从汉昭帝的表现来看,虽年少却展现出非凡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明辨是非,坚定支持霍光,有效遏制了奸臣的阴谋,稳定了朝政局势。他对霍光的信任以及对局势的把控,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事件平息后,汉昭帝对有功之人的封赏,以及霍光对官员的任用与调整,如提拔张安世、杜延年等,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朝廷的权力结构,为后续国家的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边境局势上,匈奴的侵扰虽被汉军成功抵御,未给汉朝带来重大损失,但匈奴的军事行动仍给边境地区的百姓带来了不安与伤害。汉朝与匈奴之间的紧张关系依旧存在,双方的军事对峙和外交博弈仍在持续,这也对西汉的边防政策和军事部署提出了持续的挑战。

元凤元年的这些事件,是西汉政治生态的一个缩影,反映出在权力交替与巩固过程中,王朝面临的内忧外患。汉昭帝和霍光等统治者的应对措施,对西汉王朝能否继续保持稳定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后世在处理类似政治危机和边境问题上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公主当年欲占春

千桦尽落

当我和闺蜜穿进修仙世界之后

氿桑

让你替嫁送死,你战场刷成神?

麻婆豆腐仙人

快穿:不孝女补偿手册

山游经

盗笔:盗墓从cos子车开始

同人女要饿死了

成为神医后,我被村花包围了!

陈唐旧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