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4章 汉纪十二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读点经典,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天,汉武帝大手一挥,征调十万人马,派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去征讨西羌,一番激战后,终于把西羌之乱平定了。
楼船将军杨仆率先进攻南越,一路势如破竹,拿下寻峡、石门,把南越的锋芒狠狠压制住。随后带着几万人马等待伏波将军路博德的部队,两军会合后继续进军,杨仆的楼船军打先锋,直逼番禺城下。南越王赵建德和丞相吕嘉死守城池,杨仆在东南面,路博德在西北面。傍晚时分,杨仆率军打败南越守军,放火烧城。路博德则安营扎寨,派使者去劝降,给投降的人发官印,还让他们去劝其他人投降。杨仆这边全力攻城放火,把敌人往路博德的营地赶。天亮时,番禺城里的南越军全部投降。赵建德和吕嘉趁夜逃到海上,路博德派人追捕。校尉司马苏弘抓到赵建德,南越郎官都稽擒获吕嘉。戈船将军、下濑将军的部队以及驰义侯征调的夜郎军队还没赶到,南越就已经被平定了。汉武帝把南越旧地设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个郡。大军凯旋后,汉武帝给路博德增加封邑,封杨仆为将梁侯,司马苏弘为海常侯,都稽为临蔡侯,南越降将苍梧王赵光等四人也都封侯。
公孙卿在河南“蹲点”找神仙,报告说在缑氏城上看到仙人脚印。春天,汉武帝亲自跑到缑氏城查看,还问公孙卿:“你该不会像文成将军、五利将军那样忽悠我吧?”公孙卿一本正经地说:“仙人不会主动找皇上,得皇上主动求仙。求仙这事不能太着急,不然神仙不来。说神仙的事听起来好像很离谱,但坚持几年,肯定能见到!”汉武帝居然又信了。于是各郡、国纷纷修路,修缮宫殿道观、名山神祠,盼着汉武帝来视察。
为庆祝平定南越,汉武帝祭祀泰一神和后土神,还首次在祭祀中加入乐舞表演。
驰义侯征调南夷的军队,准备一起攻打南越。且兰君担心自己带兵远行,其他国家会趁机掳走老弱百姓,干脆造反,杀了汉朝使者和犍为太守。汉武帝只好又征调巴、蜀两地本该去打南越的罪犯,组成八校尉部队,派中郎将郭昌、卫广率领去平叛,一举诛杀且兰君、邛君和莋侯,把南夷平定后设为牂柯郡。夜郎侯之前仗着南越撑腰,南越一灭,他马上来汉朝朝见,汉武帝封他为夜郎王。冉駹等部落吓得不轻,主动请求归附,愿意让汉朝设置官吏。于是汉朝把邛都设为越巂郡,莋都设为沈黎郡,冉駹设为汶山郡,广汉西边的白马设为武都郡。
一开始,东越王馀善上书说要带八千士兵跟着楼船将军杨仆攻打吕嘉,结果军队走到揭扬,就以海上风大浪急为由,按兵不动,在汉朝和南越之间两头观望,还暗中勾结南越。等汉朝攻破番禺,他的军队也没到。杨仆上书请求顺便带兵收拾东越,汉武帝考虑到士兵们已经很疲惫,没同意,只是让各路军队驻扎在豫章、梅岭待命。馀善听说杨仆请求诛杀自己,又看到汉军压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造反,派兵封锁汉朝进军的道路,封将军驺力等人为吞汉将军,进攻白沙、武林、梅岭,杀了汉朝三个校尉。当时,汉朝派大农张成、原山州侯齿带兵驻守,两人却胆小如鼠,不敢迎战,只会往后撤,最后都因畏缩怯懦被处死。馀善还自称武帝,简直狂得没边。
汉武帝本来想再让杨仆挂帅出征,但又不满他之前居功自傲的样子,就下诏书狠狠批评他:“你也就是先攻破石门、寻峡有点功劳,又没有斩将夺旗的真本事,有啥好骄傲的?之前攻破番禺,把投降的人当俘虏,挖死人当战果,这是第一宗罪;让赵建德、吕嘉得到东越支援,这是第二宗罪;士兵们风餐露宿好几年,你不体恤他们的辛苦,还请求坐驿站马车巡视边塞,趁机回家,挂着一堆官印,在乡里显摆,这是第三宗罪;延误军期,还拿道路不好当借口,这是第四宗罪;问你蜀刀价格,你装傻充愣,糊弄上级,这是第五宗罪。接受诏书却不到兰池报到,第二天也不解释原因。要是你的下属这样,该当何罪?就你这态度,以后派你去江海执行任务,还能让人放心吗?现在东越造反,你能戴罪立功吗?”杨仆吓得够呛,赶紧表示愿意以死赎罪。于是汉武帝派横海将军韩说从句章出发,渡海从东边进攻;楼船将军杨仆从武林进军,中尉王温舒从梅岭出击,还任命南越降将为戈船将军、下濑将军,从若邪、白沙进军,几路大军一起围剿东越。
博望侯张骞因为打通西域,成了汉武帝身边的“大红人”。他手底下的官吏、士兵见状,纷纷上书,天花乱坠地描述外国的奇闻异事和战略价值,请求出使西域。汉武帝觉得西域实在太远,没人愿意主动去,就不管这些人啥来历,只要敢说就给符节,招募他们出使,想借此开拓更多对外通道。这些使者回来后,不少人手脚不干净,侵吞财物,还有的没完成任务。汉武帝为了让他们长记性,每次都严厉处罚,逼他们花钱赎罪,没想到越这样,大家越想再出使,出使的事端就没断过,而且越来越不把犯法当回事。这些使者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拿着朝廷的物资,想低价倒卖赚差价。西域各国也被这帮使者折腾烦了,看他们好欺负就故意刁难,觉得汉军远在天边来不了,就断他们的食物,给他们使绊子。汉朝使者饿急眼了,怨气积攒多了,甚至和西域人打起来。楼兰、车师这些小国,正好卡在交通要道上,抢劫汉朝使者王恢等人特别凶,匈奴的骑兵也时不时出来截杀。使者们回到汉朝后,一个劲儿鼓吹西域各国城小兵力弱,容易攻打。汉武帝听了,派浮沮将军公孙贺率一万五千骑兵,从九原出发,深入两千多里,到浮沮井后无功而返;匈河将军赵破奴带一万多骑兵从令居出发,走了几千里,到匈河水也没碰到敌人,只好回来。这两次出兵就是为了赶走匈奴,保护汉朝使者,但一路上连个匈奴人影都没见着。最后,汉朝从武威、酒泉划出部分地盘,设立张掖、敦煌郡,还迁徙百姓充实人口。
这一年,齐国丞相卜式升任御史大夫。卜式上任后,直言不讳地说:“各郡、国很多人都觉得官府垄断盐铁不好,造出来的东西质量差、价格贵,有的地方还强制百姓购买;而且对船只征税,搞得商人越来越少,物价也跟着上涨。”汉武帝听了这话,心里很不爽,开始讨厌卜式。
当年司马相如病重快去世时,留下遗书,一顿猛夸汉武帝的功德,说各种祥瑞出现,劝汉武帝去泰山封禅。汉武帝被说动了,又正好挖到宝鼎,就和公卿、儒生们讨论封禅的事。封禅这事儿太久没搞过,大家都不知道具体仪式咋弄。那些方士又开始忽悠:“封禅是能让人长生不老的大事,黄帝那时候,封禅都能招来神奇的东西,和神仙沟通,秦始皇就因为德行不够,没能成功封禅。陛下要是去封禅,慢慢往上走肯定没风雨,一定能成功!”汉武帝就让儒生们参考《尚书》《周官》《王制》等典籍,起草封禅仪式,结果搞了好几年都没弄出个像样的方案。汉武帝问左内史儿宽,儿宽说:“在泰山封禅,在梁父山祭地,彰显姓氏、验证祥瑞,这是帝王的盛事,但祭祀的具体礼仪,经典里也没写清楚。我觉得封禅是为了向上天报告功绩,和天地神灵沟通,具体怎么搞,只有圣明的皇上才能决定,大臣们讨论不出来。现在筹备这么大的事,拖了好几年,大家各说各的,最后也弄不成。只有皇上才能统筹全局,敲定最合适的方案,成就万世基业。”汉武帝听了,干脆自己制定封禅仪式,还加了些儒家的说法来装饰。他把封禅用的祭器拿给儒生们看,有人说“和古代不一样”,汉武帝一气之下把这些儒生全打发了。他又觉得古代都是先整顿军队、停战,然后再封禅,决定也按这个流程来。
评论
元鼎六年的汉朝,堪称“热血征战+魔幻求仙”的混合大剧!军事上,汉武帝四处出击,平定南越、西羌、南夷,又对东越宣战,开疆拓土的野心拉满,新设多个郡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控制,这波“领土扩张”操作确实够猛。但连年征战也让士兵疲惫不堪,暴露出战争带来的人力、物力损耗问题。
在外交方面,对西域的探索充满了混乱和矛盾,使者们良莠不齐,为了私利胡作非为,西域各国也不买账,双方冲突不断。汉武帝盲目听信使者片面之词就派兵出击,结果劳师动众却一无所获,反映出当时汉朝对西域局势缺乏深入了解和成熟的外交策略。
朝堂之上,卜式敢说真话,指出盐铁专卖等政策的弊端,却遭汉武帝记恨,可见汉武帝在决策上听不进不同意见,也说明当时的经济政策虽然增加了财政收入,但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已经影响到民间经济和百姓生活。
最离谱的还是汉武帝对求仙和封禅的执着,被方士们忽悠得晕头转向,一门心思追求长生不老、与神沟通,在封禅这事上更是大费周章。这种迷信行为不仅耗费大量资源,还让整个朝廷弥漫着不切实际的风气,也让我们看到汉武帝在雄才大略背后,好大喜功、迷信荒诞的一面。这一年发生的这些事儿,既有开疆拓土的高光时刻,也有决策失误、社会矛盾凸显的尴尬局面,为汉朝后续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