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章 秦纪一 秦始皇帝上,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读点经典,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秦国设置颍川郡。
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辛未年,内史腾率军灭掉韩国,俘虏韩王安,把韩国的土地设置为颍川郡。
华阳太后去世。
赵国发生大饥荒。
卫元君去世,他的儿子卫角继位。
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壬申年,王翦率领上地的军队,攻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的军队,一起攻打赵国。赵国派李牧、司马尚抵御秦军。秦国给赵王的宠臣郭开很多金子,让他诋毁李牧和司马尚,说他们想要谋反。赵王就派赵葱和齐国将领颜聚取代李牧和司马尚。
李牧不接受命令,赵国人就把他抓起来杀了,还罢免了司马尚。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癸酉年,王翦进攻赵军,把赵军打得大败,杀了赵葱,颜聚逃跑,秦军于是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赵迁。秦王来到邯郸,把和他母亲家有仇怨的人都杀了。然后从太原、上郡返回秦国。
太后去世。
王翦驻军中山,以威胁燕国。赵国公子赵嘉率领他的宗族一百多人逃到代地,自立为代王。赵国灭亡后,一些赵国的大夫渐渐去归附他,赵嘉又和燕国联合,驻军在上谷。
楚幽王去世,楚国人立他的弟弟熊郝为王。三月,熊郝的庶兄负刍杀了熊郝,自立为王。
魏景湣王去世,他的儿子魏假继位。
燕太子丹怨恨秦王,想报复他,就去问他的老师鞠武。鞠武建议太子向西联合韩、赵、魏三国,向南联合齐国、楚国,向北与匈奴讲和,共同对付秦国。太子说:“太傅的计策,时间太长了,让人心里着急,恐怕等不了那么久。”过了不久,将军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太子收留了他,还让他住下来。鞠武劝谏说:“秦王那么残暴,一直对燕国有怒气,这就已经够让人提心吊胆的了,更何况他要是知道樊将军在这儿!这就好比把肉放在饿虎经过的路上啊。希望太子赶紧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太子说:“樊将军在天下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抛弃他呢,希望您再想想别的办法!”鞠武说:“做危险的事想求得安全,制造灾祸却希望得到幸福,计谋短浅,结怨却很深,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就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增加怨恨、助长灾祸啊!”太子不听他的。
太子听说卫国人荆轲很贤能,就用谦卑的言辞、丰厚的礼物去请荆轲来见他。太子对荆轲说:“现在秦国已经俘虏韩王,又发兵向南攻打楚国,向北逼近赵国。赵国要是抵挡不住秦国,灾祸肯定就会降临到燕国。燕国又小又弱,多次遭受战争困扰,怎么能抵挡秦国呢!诸侯都屈服于秦国,没人敢再合纵抗秦。我个人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觉得要是能找到天下的勇士出使秦国,劫持秦王,让他把侵占各国的土地都归还,就像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那就太好了;要是不行,就趁机刺杀他。他们的大将在外面掌握着兵权,国内又发生动乱,君臣之间就会互相猜疑,趁着这个机会,诸侯就能再次合纵,一定能打败秦国。希望荆卿能考虑一下这件事!”荆轲答应了他。
于是太子把荆轲安排在上等的馆舍住下,每天都到荆轲住处拜访,凡是能用来奉养荆轲的,没有不做到的。等到王翦灭掉赵国,太子听说后很害怕,想赶紧派荆轲出发。荆轲说:“现在去秦国,如果没有能让秦王相信我的东西,就没办法接近他。要是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地接见我,我就有机会完成使命了。”太子说:“樊将军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实在不忍心啊!”荆轲就私下里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狠毒了,您的父母、宗族都被杀光或没收为奴!现在听说秦国悬赏千斤黄金、万户封邑来要您的首级,您打算怎么办呢?”樊於期长叹一声,流着泪说:“那有什么办法呢?”荆轲说:“我希望能得到将军的首级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能报,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能消除了!”樊於期说:“这正是我日夜咬牙切齿、痛心疾首想要做的啊!”于是就自刎了。太子听说后,跑过去趴在尸体上痛哭,但已经没办法了,就用匣子装了樊於期的首级。太子事先找来了天下最锋利的匕首,让工匠用毒药浸泡,用它来试人,只要划破一丝儿血,人没有不立刻死的。于是准备好行装,送荆轲出发,让燕国勇士秦舞阳做他的副手,一起前往秦国。
评论
这段历史围绕秦始皇统一六国进程展开,生动展现了各国间的复杂局势、人物命运的起伏以及诸多历史事件背后的深远意义。
秦国在秦始皇的领导下,持续推进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政治、军事与战略谋划能力。在政治上,虽曾有逐客之举,但秦始皇听取李斯谏言,废除逐客令,展现出从善如流的决策智慧。李斯的谏言不仅强调了客卿对秦国发展的重要贡献,更阐述了包容广纳人才对国家强大的关键作用,秦国也因此得以继续网罗天下贤才,为统一奠定人才基础。在军事上,秦国不断发动对各国的战争,如攻赵、伐韩等,逐步削弱他国实力。桓齮、王翦等将领多次出征,取得一系列胜利,使秦国版图不断扩大。
各国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落之态。赵国在赵悼襄王死后,幽缪王迁即位,其母出身倡伎,迁又品行不佳,国内政治腐败。面对秦国进攻,赵王听信郭开谗言,斩杀李牧、罢免司马尚,自毁长城,最终导致邯郸被破,赵王被俘,赵国走向覆灭。韩国实力本就弱小,面对秦国压力,韩王先是纳地效玺称臣,后派韩非出使秦国,却因李斯嫉妒,韩非被陷害致死。韩国失去重要人才,最终被秦国所灭,秦国在统一道路上又迈出坚实一步。燕国太子丹因秦王的无礼对待心怀怨恨,急于复仇,不听从鞠武联合各国抗秦的长远之计,反而收留樊於期,给自己招来更大祸患。为了对抗秦国,太子丹找到荆轲,策划刺杀秦王的冒险行动,这一行为反映出燕国在面对秦国强大压力时的无奈与孤注一掷。
吕不韦虽曾对秦国贡献巨大,但因嫪毐之乱受牵连,最终被秦王赐书流放,饮鸩而死。吕不韦以奇货可居的策略在政治上崛起,却因权力斗争和与太后的复杂关系走向覆灭,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与悲剧色彩。韩非作为韩国公子,有卓越的刑名法术之学,但在秦国却因李斯嫉妒而死于非命。他的思想虽深刻,却未能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施展抱负,令人叹息。荆轲受太子丹厚礼相邀,答应刺秦,为报答知遇之恩不惜舍生忘死,其侠义精神和勇敢之举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悲壮色彩。
这段历史清晰地呈现出战国末期各国在秦国统一大势下的挣扎与应对。秦国凭借正确的战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对人才的重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各国或因政治腐败、用人不当,或因战略失误,在秦国的步步紧逼下走向衰落。各国的兴衰成败、人物的悲欢离合,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波澜壮阔又充满戏剧性的历史画卷,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大一统时代即将来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