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1章 汉纪十六 孝昭皇帝下,双阳插花芯,读点经典,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汉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
春天二月,汉昭帝下诏,把百姓要交的人头税减少十分之三。
夏天四月癸未日,汉昭帝在未央宫驾崩,他没有留下子嗣。当时汉武帝的儿子中,只剩下广陵王刘胥了。大将军霍光和大臣们商议立谁为新皇帝,大家都倾向于广陵王。但广陵王刘胥向来行为不检点,汉武帝在世时就没看重他。霍光心里觉得立他不太妥当,有点不安。这时有个郎官上书说:“周太王废掉太伯,立王季为继承人;周文王舍弃伯邑考,立武王为继承人。关键在于谁更合适,就算是废长立少也没问题。广陵王不适合继承皇位,承担宗庙祭祀的重任。”这番话正好说到霍光心坎里了。霍光把这封上书拿给丞相杨敞等人看,还提拔这个郎官做了九江太守。当天,霍光秉承皇后的诏令,派代理大鸿胪事务的少府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去迎接昌邑王刘贺。他们让刘贺乘坐七辆驿站的马车,前往长安的官邸。霍光又奏请皇后,将右将军张安世调任为车骑将军。
刘贺是昌邑哀王的儿子,在自己的封国里向来狂放不羁,做事毫无节制。汉武帝去世办丧事期间,他还不停地外出游玩打猎。有一次去方与游玩,不到半天就骑马跑了二百里地。中尉琅邪人王吉上书劝谏他说:“大王您不喜欢读书学习,却只知道贪图安逸、四处游玩。您整天伏在车轼上,紧拉缰绳,不停地纵马驰骋,喊得口干舌燥,手握马鞭累得不行,身体也被马车折腾得疲惫不堪。早上要顶着雾气露水,白天又被尘土笼罩,夏天遭受大暑的炙烤,冬天还要忍受风寒的侵袭。您总是让自己娇贵的身体去承受这些劳累和痛苦,这可不是保全寿命的好办法,也不利于提升您的仁义品德呀。您想想,在宽敞的房屋之下,柔软的毡毯之上,前面有贤明的老师教导,后面有人勤奋诵读。上可以讨论唐尧、虞舜的时代,下能了解殷商、周朝的兴盛,学习仁圣的风范,钻研治国的道理,这样积极奋发得连吃饭都忘了,每天都能提升自己的品德,这种快乐哪是在街头骑马狂奔能比的呢!休息的时候,做做俯仰屈伸的动作来舒展身体,慢走快走活动一下腿脚,呼吸新鲜空气吐出浊气来锻炼脏腑,集中精力让精神舒畅,这样养生,寿命能不长吗!大王您要是真能这样做,心里就会有尧、舜那样的志向,身体也能像王子乔、赤松子那样长寿,美好的名声就会传扬开来,让皇上听到,那福禄自然就会降临,国家也能安稳了。当今皇帝仁爱圣明,到现在还对先帝思念不已,对于宫馆、园林、打猎这些娱乐都没心思享受。大王您应该日夜牢记这些,以顺应皇上的心意。在诸侯中,和您血缘关系最近的就是皇上了。从亲属关系来说,您是皇上的晚辈;从地位上来说,您又是臣子,这双重责任都在您身上。要是在恩爱、行义方面有一点点做得不好,传到皇上耳朵里,对您治理封国可没什么好处。”刘贺看了之后,就下令说:“我行为懒散,确实有不足的地方,中尉非常忠诚,多次纠正我的过错。”还派谒者千秋赏赐给中尉王吉五百斤牛肉、五石酒和五捆肉干。但在这之后,他还是和以前一样放纵自己。
郎中令山阳人龚遂,为人忠厚、刚毅,很有气节。他在宫里就向刘贺直言劝谏,对外也责备刘贺的师傅和相,引经据典,给他讲祸福的道理,常常说得声泪俱下,一直坚持不懈地当面指出刘贺的过错。刘贺每次都被说得捂着耳朵起身就跑,还说:“郎中令太会让人羞愧了!”刘贺经常长时间和车夫、厨师一起玩乐、吃喝,赏赐起来没有节制。龚遂进宫拜见刘贺,流着眼泪,跪着向前挪动,左右的侍从和宫女都感动得哭了。刘贺问:“郎中令为什么哭呀?”龚遂说:“我是痛心国家快要危险了呀!希望能单独和您说说话,让我把心里的想法都告诉您!”刘贺让身边的人都退下。龚遂说:“大王您知道胶西王为什么因为无道而亡国吗?”刘贺说:“不知道啊。”龚遂说:“我听说胶西王有个阿谀奉承的臣子叫侯得,胶西王的行为就像夏桀、商纣一样,侯得却把他说得像尧、舜一样。胶西王喜欢侯得的谄媚,经常和他一起起居,只听侯得的话,最后才落到亡国的下场。现在大王您亲近一群小人,慢慢地沾染了邪恶的习性,这可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关键啊,您不能不谨慎啊!我请求挑选一些精通经学、品行端正的郎官,让他们陪伴您起居。您坐着的时候,他们就给您诵读《诗经》《尚书》;您站着的时候,就学习礼仪举止,这样肯定对您有好处。”刘贺答应了。龚遂就挑选了郎中张安等十个人来侍奉刘贺。可没过几天,刘贺就把张安等人都赶走了。
刘贺曾经看到一只大白狗,脖子以下像人,戴着方山冠,却没有尾巴,他就去问龚遂。龚遂说:“这是上天的警告,意思是说您身边的人都是戴着帽子的狗,把他们赶走国家就能保住,不赶走就会灭亡。”后来刘贺又听到有人喊“熊!”他一看,真的看到一只大熊,可身边的人都没看见,他又去问龚遂。龚遂说:“熊是生活在山野里的野兽,却来到了宫殿,只有大王您能看见,这是上天在警告您,恐怕宫殿很快就会空了,这是危险、灭亡的征兆啊。”刘贺仰望着天空叹息说:“怎么老是出现这些不吉利的事啊!”龚遂赶紧叩头说:“我不敢隐瞒忠心,多次向您说这些危险、灭亡的警告,可大王您不喜欢听。但国家的存亡,难道取决于我说的话吗!希望大王您能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大王您诵读过《诗经》三百零五篇,里面对人情世故讲得很透彻,治国的道理也很完备。您的行为,符合《诗经》里哪一篇的描述呢?大王您身为诸侯王,行为却比普通百姓还恶劣,这样下去,想要国家存续很难,走向灭亡却很容易,您真的应该好好反省啊!”后来又有血弄脏了刘贺的坐席,刘贺又问龚遂。龚遂大声叫道:“宫殿很快就会空了,怪异的征兆频繁出现。血是阴气忧愁的象征,您应该敬畏谨慎,自我反省啊!”但刘贺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行为。
等到征召刘贺的诏书到了,夜里还差一刻就到子时,刘贺就点着火把打开诏书。当天中午,刘贺就出发了。傍晚的时候,就到了定陶,走了一百三十五里路,侍从们骑的马累死在路上,一路上随处可见。王吉又上书告诫刘贺说:“我听说殷高宗守丧期间,三年都不轻易说话。现在大王您因为皇帝驾崩被征召,应该日夜哭泣,沉浸在悲哀之中,千万不要有其他举动!大将军霍光仁爱、勇敢、智慧、忠诚,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他侍奉孝武皇帝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什么过错。先帝去世的时候,把天下托付给他,把年幼的孤儿也交给他照顾。大将军在皇上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扶持他,处理政务,推行教化,让天下太平,就算是周公、伊尹也比不上他。现在皇帝驾崩,没有子嗣,大将军考虑谁能继承宗庙,选中了大王您,把您拥立为帝,他的仁厚真是无法衡量啊!我希望大王您能侍奉他、敬重他,政事都听他的,您就安安稳稳地坐在皇位上,垂衣拱手治理国家就行了。希望您一定要记住这些,时刻放在心上!”
评论
汉昭帝元平元年,围绕皇位继承展开的一系列事件,生动展现了西汉宫廷政治的复杂与微妙。
汉昭帝突然驾崩且无子嗣,使得皇位继承成为紧迫问题。在立储讨论中,广陵王因过往表现不被霍光看好,而昌邑王刘贺被选中。这一决策背后,不仅反映出霍光在朝廷中的关键影响力,也暗示了宫廷政治斗争中对皇位继承人选的权衡,不仅仅基于血缘关系,更看重其是否符合统治阶层的期望。
刘贺在封国的种种表现,如狂纵无节、不听劝谏,充分展现出他的荒唐与任性。他对王吉、龚遂等人的劝谏置若罔闻,继续放纵自我,即便面对诸多怪异征兆,也丝毫没有警醒和改变。这些行为不仅预示着他个人未来的危机,也为他即将登上皇位后的动荡埋下伏笔。
而王吉和龚遂对刘贺的多次苦谏,凸显出他们作为臣子的忠诚与担当。他们深知刘贺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试图通过引经据典、晓以利害,让刘贺走上正轨,但可惜未能奏效。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表明,宫廷政治中皇位继承至关重要,一个合适的统治者对于国家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刘贺的种种表现说明,缺乏良好品德和治国能力的人即便登上皇位,也难以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同时,也能看出在封建王朝中,臣子对于君主的影响力有限,当君主昏庸无道时,国家往往会陷入危机。这段历史为后世研究封建宫廷政治、君主与臣子关系以及国家兴衰的原因,提供了典型案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