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1章 汉纪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双阳插花芯,读点经典,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

这年春天,汉武帝跑到东海溜达了一圈,回来的时候又去了回中。

到了夏天五月,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在天山攻打匈奴右贤王,斩获了一万多匈奴首级后准备班师。谁知道匈奴大军把李广利围了个水泄不通,汉军断粮好几天,死伤惨重。假司马陇西人赵充国带着一百多士兵拼命突围,李广利赶紧带兵跟上,这才勉强逃脱。但这场仗打完,汉军死伤了十分之六七,赵充国自己更是身负二十多处伤。李广利把情况上奏后,汉武帝下令召赵充国到行宫,亲自查看他的伤势,一边看一边叹气,当场就封他为中郎。

汉朝这边又派因酐杅将军公孙敖从西河出兵,和强弩都尉路博德在涿涂山会合,结果啥战果都没捞着。

说起李广的孙子李陵,那也是个厉害角色。他担任侍中,骑射技术一流,还特别爱护手下,礼贤下士。汉武帝觉得他颇有李广当年的风范,就封他为骑都尉,让他率领丹阳、楚地的五千人,在酒泉、张掖一带训练射箭,防备匈奴。这次李广利出击匈奴,汉武帝本来下诏让李陵给大军运送辎重,李陵却磕头请战:“我手下这些屯边的,可都是荆楚之地的勇士、奇才、剑客,力气大得能徒手掐老虎,射箭百发百中!我请求单独带一队,到兰干山南吸引单于的兵力,别让他们全冲着贰师将军去!”汉武帝说:“你是不想给别人打下手吧?我派出的军队太多,可没多余的骑兵给你。”李陵立刻回应:“不需要骑兵!我就想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汉武帝被他这股狠劲打动,同意了他的请求,还下令让路博德半路接应李陵的军队。路博德却觉得给李陵当后援很丢脸,上奏说:“现在正是秋天,匈奴的马膘肥体壮,不是打仗的好时候,不如让李陵等到春天再出兵。”汉武帝一看奏章就火了,怀疑是李陵反悔不想出兵,教唆路博德上书,于是改令路博德到西河去攻打匈奴,又下诏让李陵在九月出发,从遮虏障出兵,到东浚稽山南的龙勒水,先观察匈奴动静,如果没发现敌人就返回受降城休整。

李陵带着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行军三十天,抵达浚稽山后安营扎寨,还把沿途的山川地形画成图,派部下骑兵陈步乐回朝禀报。陈步乐被汉武帝召见时,一顿猛夸李陵治军有方,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拼命,汉武帝听了特别高兴,直接封陈步乐为郎官。

结果李陵刚到浚稽山,就和匈奴单于碰上了!单于带着三万骑兵把李陵的军队围了起来。李陵的军队驻扎在两山之间,用大车当作营垒。他亲自带着士兵出营列阵,前排的拿着戟和盾,后排的拿着弓和弩。匈奴一看汉军人数少,直接冲上来。李陵指挥部队迎战,千弩齐发,匈奴兵纷纷中箭倒地。匈奴人吓得逃上山,汉军乘胜追击,斩杀了几千人。单于这下慌了,紧急召集左、右地的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

李陵边打边往南撤,几天后来到山谷中。连续作战,不少士兵中箭受伤,受三处伤的坐辇车,受两处伤的驾车,受一处伤的继续拿武器战斗,就这样又斩杀了三千多匈奴。接着他们往东南方向撤退,沿着旧龙城的道路走了四五天,来到一片长满芦苇的大沼泽。匈奴在上风处放火,李陵也下令汉军在营内放火,开辟出隔离带才逃过一劫。再往南走到山下时,单于在南山上,派他儿子率领骑兵攻击李陵。李陵的军队在树林里和匈奴展开步战,又干掉几千人,还用连弩射击单于,单于吓得赶紧逃跑。当天汉军抓到俘虏,俘虏交代:“单于说‘这是汉朝的精锐部队,打不下来,还一直把我们往南边引,靠近汉朝边塞,该不会有埋伏吧?’匈奴的当户、君长们却说‘单于您亲自带着几万骑兵,连几千汉军都灭不了,以后还怎么使唤边疆的大臣?让汉朝更看不起我们了!再在山谷里拼一拼,前面还有四五十里就到平地了,要是还打不过,咱们再撤!’”

这时候李陵的军队处境越来越危急,匈奴骑兵多,一天要打几十仗,汉军又杀伤了两千多匈奴。匈奴人眼看占不到便宜,都想撤了,结果出事了!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因为被校尉羞辱,一气之下投降了匈奴,还把汉军的底细全抖了出来:“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弓箭也快用光了,现在只有将军部下和校尉成安侯韩延年各带八百人在前面开路,用黄旗和白旗当标志。只要派精锐骑兵用箭射击,肯定能攻破!”单于一听大喜过望,立刻让骑兵全力进攻,还大声喊话:“李陵、韩延年,赶紧投降!”然后堵住汉军退路,发起猛攻。李陵的军队在山谷里,匈奴在山上,箭像下雨一样射下来。汉军继续往南撤,还没到鞮汗山,一天就把五十万支箭全射光了,只能扔掉战车。此时剩下三千多士兵,大家砍下车辐当武器,军吏们拿着短刀,退到山下,进入狭窄的山谷。单于堵住汉军后路,从高处往下扔石头,士兵死伤无数,根本没法前进。

天黑后,李陵换上便装,独自走出营寨,拦住想要跟随的人:“都别跟着,我一个人去取单于的脑袋!”过了好久,李陵才回来,长叹一声:“兵败了,只能死战了!”于是下令砍断所有旌旗,把珍宝埋在地下。李陵感叹道:“要是还有几十支箭,我们就能突围了。现在没武器再战,等天亮就得被俘虏。大家分散突围,或许还有人能逃回去向天子报告!”他让士兵每人带两升干粮、一块冰,约定在遮虏障会合。半夜时分,李陵击鼓召集士兵,鼓却没响。无奈之下,李陵和韩延年上马,带着十几名壮士突围,几千匈奴骑兵紧追不舍,韩延年战死。李陵仰天长叹:“我没脸回去见陛下了!”最终选择投降。剩下的士兵四处逃散,逃回边塞的只有四百多人。

李陵战败的地方离边塞一百多里,边塞守军把消息上报朝廷。汉武帝一开始还盼着李陵能死战到底,后来听说他投降了,气得不行,把陈步乐叫来责问,陈步乐吓得自杀了。满朝大臣也都跟风指责李陵,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却力挺李陵:“李陵侍奉亲人孝顺,对士兵讲信义,常常为了国家不顾生死,这是他长期以来养成的品德,有国士的风范。现在他一次行动失败,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就落井下石,实在让人痛心!况且李陵只带了不到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抗击数万敌军,打得匈奴救死扶伤都忙不过来,匈奴发动所有能拉弓射箭的人一起围攻。他转战千里,箭射完了,退路也断了,士兵们拉着空弓,冒着敌人的兵刃,还坚持向北死战,能让士兵如此拼命,就算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然兵败被俘,但他所取得的战果,也足以昭示天下。他不死,应该是想找机会立功报答汉朝!”汉武帝却认为司马迁胡说八道,是想诋毁李广利,为李陵开脱,直接下令对司马迁施以腐刑。

过了一段时间,汉武帝又后悔没给李陵派援军,说:“李陵出兵的时候,就该直接让强弩都尉去接应,就因为提前下了那道诏书,才让老将生出了坏心思!”于是派使者去慰问赏赐那些从战场上逃回来的士兵。

汉武帝一直用法令制度管理臣民,还特别重用酷吏。各郡、国的二千石官员也大多严酷残暴,导致百姓越来越不把法律当回事,犯法的人越来越多。东方地区盗贼蜂拥而起,大的团伙有几千人,他们攻打城池,抢夺兵器库的武器,释放死囚,绑架、侮辱郡太守、都尉,杀死二千石官员;小的团伙也有几百人,在乡里抢劫掠夺,多得数都数不清,路上都没法正常通行了。汉武帝一开始派御史中丞、丞相长史去镇压,根本不管用;后来又派光禄大夫范昆和原来的九卿张德等人,穿上绣衣,拿着符节和虎符,调兵遣将去攻打。虽然斩杀了一些大的团伙,有的地方斩首多达一万多级,还依法处死了那些给盗贼提供通行、饮食的连坐者,有些郡处死的人多达几千。但过了几年,也只是抓到一些盗贼头目,那些逃散的盗贼又重新聚集在山川险要之处,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没办法,汉武帝只好制定《沈命法》,规定:“盗贼兴起却没发觉,或者发觉了却没抓到规定数量的,从二千石官员到小吏,负责的人都得死!”这规定一出,小吏们怕被处死,就算发现盗贼也不敢上报,担心抓不到人连累上级官府,官府也让他们别声张。所以盗贼越来越多,上下级互相隐瞒,都用文书来逃避法律责任。

当时,暴胜之担任直指使者,被他处死的二千石以下官员特别多,威名震慑各州郡。他到渤海时,听说当地人隽不疑很贤能,就请他来见面。隽不疑容貌威严,衣冠整齐,气质不凡。暴胜之连鞋都顾不上穿好,赶紧起身迎接。两人到堂上坐定后,隽不疑郑重地说:“我一直住在海边,早就听说过暴公子的大名,今天终于能和您见面交谈。当官的,太强硬容易折断,太软弱又会坏事,应该先树立威严,再施以恩惠,这样才能建功立业,保住荣华富贵。”暴胜之觉得这话太有道理了,全都听进去了。回去之后,他就上表推荐隽不疑,汉武帝召见隽不疑,封他为青州刺史。济南人王贺也担任绣衣御史,负责追捕魏郡的盗贼,但他抓捕时很多人都被放走了,因为不称职被免职。王贺感叹道:“我听说救活一千人,子孙就能封侯,我救活的有一万多人,后代肯定能兴旺!”

这一年,汉朝封匈奴降将介和王成娩为开陵侯,让他率领楼兰国的军队去攻打车师。匈奴派右贤王率领几万骑兵救援,汉军作战不利,只好撤退。

评论

天汉二年的一系列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汉武帝晚期统治的诸多弊端。汉武帝的“强国梦”遭遇了一场强烈冲击,军事、内政多个方面都亮起了红灯,暴露出盛世之下潜藏的巨大危机。

军事战略与指挥失当:李广利西征虽有斩首万余级的战绩,却陷入匈奴重围,最终折损十之六七兵力,凸显出汉朝在战役规划与后勤保障上的严重缺陷。而李陵事件更是军事决策失误的典型。汉武帝先是贸然同意李陵以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的冒险计划,后又因猜疑错置援军,导致李陵孤立无援。李陵以寡敌众,虽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坚韧意志,但终究因实力悬殊兵败投降。汉武帝事后的愤怒与迁怒,不仅寒了将士之心,也反映出其晚年刚愎自用、情绪化的决策风格。司马迁因仗义执言遭受腐决策的制定。

内政治理的恶性循环:汉武帝重用酷吏,试图以严刑峻法维持统治秩序,却适得其反。酷吏的残暴激起吏民的强烈不满,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东方盗贼四起,大规模的武装反抗此起彼伏。汉武帝派遣绣衣直指使者进行强力镇压,并颁布《沈命法》,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严苛的法令反而使各级官员因恐惧追责而相互隐瞒,形成“上下相为匿”的恶性循环,使得盗贼问题愈发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治理陷入困境。

人才选拔与任用的隐患:李陵作为将门之后,能力出众却因汉武帝的决策失误而被迫投降,这一事件极大地挫伤了汉朝将领的积极性,也暴露出人才任用过程中的随意性与不确定性。司马迁因言获罪,使得敢于直言进谏的士人遭受打压,人才成长的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朝廷的人才储备与选拔机制。此外,暴胜之、隽不疑、王贺等官员的事迹虽各有不同,但也反映出当时官员队伍中不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侧面体现出人才评价与管理体系的混乱。

外交与军事的连锁反应:汉朝在与匈奴的对峙中,军事行动的失利削弱了其在边疆地区的威慑力。匈奴的反扑与车师救援行动的失败,表明汉朝在西域的战略布局面临挑战,边疆局势愈发紧张。同时,汉朝内部的动荡也使得其在对外关系中难以集中精力,进一步影响了其在外交与军事上的整体战略实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上门女婿一母三女的小说

千桦尽落

莳柳

司臾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读点经典

公主当年欲占春

千桦尽落

当我和闺蜜穿进修仙世界之后

氿桑

让你替嫁送死,你战场刷成神?

麻婆豆腐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