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9章 汉纪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双阳插花芯,读点经典,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汉武帝太初二、三年:糟心事不断,硬核操作反转再反转!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
春天正月戊申,丞相牧丘恬侯石庆去世。闰月丁丑,太仆公孙贺被任命为丞相,封为葛绎侯。当时朝廷大事小情不断,皇帝对大臣监督超严,自从公孙弘之后,丞相接连因事获罪而死。石庆虽然靠谨慎小心善终,但也多次被皇帝斥责。公孙贺接到任命时,说啥都不肯接受丞相印绶,趴在地上痛哭流涕,死活不起来。汉武帝直接起身走了,公孙贺没办法只能接受,出来后直叹气:“我这算是完犊子了!”
三月,汉武帝跑到河东祭祀后土神。夏天五月,登记官吏和百姓的马匹,补充军队用马。秋天,又闹起了蝗灾。
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渡过盐水后,沿途的小国都紧闭城门死守,不给汉军提供粮食。能打下来的地方,汉军才有吃的;打不下来的,过几天只能无奈离开。等部队到郁成时,剩下的士兵不过几千人,又饿又累。攻打郁成,结果被打得惨败,伤亡惨重。李广利和李哆、赵始成商量:“郁成都打不下来,还咋攻打大宛王都?”只能带兵往回走。退到敦煌时,士兵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二。李广利派人上书说:“路途太远,粮食短缺,士兵不怕打仗就怕挨饿,人数太少,根本打不下大宛。希望先停战,增派兵力后再去。”汉武帝听了勃然大怒,派人守住玉门关,下令:“军队敢入关的,直接斩首!”李广利吓得只能留在敦煌。
汉武帝还觉得受降城离匈奴太远,派浚稽将军赵破奴率领两万多骑兵从朔方郡出发,向西北行进两千多里,约定到浚稽山后返回。赵破奴到达约定地点后,匈奴左大都尉准备动手投降却被单于发觉,单于杀了他,还派出左部兵力攻打赵破奴。赵破奴先抓了几千个匈奴俘虏,往回走时,在离受降城还有四百里的地方,被匈奴八万骑兵包围。赵破奴夜里独自出去找水,被匈奴趁机俘虏。他的军队没了主将,军吏们害怕因主将被俘被处死,竟然没人组织部队突围,最后全军覆没于匈奴。儿单于高兴坏了,派小股部队攻打受降城,没打下来,就在边境骚扰了一番后离开。
冬天十二月,儿宽去世。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春天正月,胶东太守延广被任命为御史大夫。汉武帝向东到海边巡视,查验求仙的事儿,发现还是啥都没搞成,就下令让祠官祭祀东泰山。夏天四月,返回后,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又在石闾山祭地。
匈奴儿单于去世,他儿子太小,匈奴人立他的叔父右贤王呴犁湖为单于。
汉武帝派光禄勋徐自为出五原塞,在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外修筑城堡、屏障和了望亭,一直修到西北的庐朐;还让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在旁边驻扎军队;派强弩都尉路博德在居延泽筑城设防。秋天,匈奴大规模入侵定襄、云中,杀掠几千人,打败了几位二千石官员后离开,还破坏了徐自为修筑的城堡、了望亭和屏障;右贤王又率军攻入酒泉、张掖,掳掠几千人。幸好军正任文率军救援,夺回了被匈奴抢走的人口和物资。
这一年,睢阳侯张昌因为担任太常时祭祀不周到,封国被撤销。
当初,汉高祖封了一百四十三位功臣为列侯。那时刚打完仗,大城市和有名的城镇人口流失严重,统计的户口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二三。大的侯国不过一万户,小的只有五六百户。封爵时立下誓言:“就算黄河变得像衣带一样窄,泰山变得像磨刀石一样小,你们的封国也会永远存在,传给子孙后代。”用朱砂写在竹简上作为凭证,杀白马盟誓。到了吕后时期,把列侯的位次重新排定,将相关文书藏在宗庙,副本交给有关部门。到了文帝、景帝时期,经过四五十年,流亡的百姓回乡,人口增多,大的列侯封国达到三四万户,小的也翻倍,都变得很富有。但子孙后代骄奢放纵,很多人触犯法律,丢了性命、失去封国,到这时,还保留爵位的列侯只剩四人,这也说明朝廷的法网越来越严密了。
汉朝在赵破奴全军覆没后,公卿大臣们都建议停止攻打大宛,集中力量对付匈奴。但汉武帝觉得,既然已经出兵,连大宛这样的小国都打不下来,大夏等国就会轻视汉朝,大宛的好马也弄不来,乌孙、轮台等地会更敢刁难汉朝使者,还会被其他国家笑话。于是汉武帝查办了主张放弃伐宛的邓光等人。他赦免囚徒,征发不良少年和边境骑兵,一年多后,从敦煌出发的军队有六万人,还不算那些自愿跟随的,另外准备了十万头牛、三万匹马,还有上万头驴和骆驼,粮草、兵器弓弩准备得十分充足。这一举动搞得全国骚动,陆续调派五十多位校尉支援伐宛。大宛城中没有水井,靠城外的流水取水,汉军就派水利工匠改变城外水道,让大宛城失去水源。又增派十八万戍卒到酒泉、张掖以北,在居延、休屠屯兵守卫酒泉;还征发七类人当兵,包括犯罪的官吏、逃亡的人、上门女婿、商人、曾经和父母祖父母有商人户籍的人;安排专门运送粮草的队伍,车辆和人员络绎不绝;任命两位熟悉马匹的人为执马校尉、驱马校尉,准备等攻下大宛后挑选好马。
李广利再次出征,这次兵多势众,路过的小国不敢反抗,纷纷主动献出粮食。到了轮台,轮台不投降,汉军攻打几天,直接屠城。从这往西,汉军顺利抵达大宛城,到达的兵力有三万人。大宛军队迎战,被汉军射箭击败,退回城中死守。李广利本来想先打郁成城,但担心久攻不下让大宛想出更多诡计,就先到了大宛,切断水源后包围城池,攻打了四十多天。大宛贵族们慌了,商量说:“大王母寡藏着好马,杀了汉朝使者,现在杀了大王,献出好马,汉军说不定就撤了;要是还不撤,咱们再拼命也不迟。”于是一起杀了母寡。汉军攻破外城,俘虏了大宛勇将煎靡。大宛人十分恐惧,退入内城,拿着母寡的脑袋,派人跟李广利谈判:“汉朝别打了,我们把好马全拿出来任你们挑选,还供应汉军粮食。要是不答应,我们就杀光好马,康居的救兵也快到了,到时候我们在内,康居在外,两面夹击,你们好好想想咋选!”当时康居见汉军士气正盛,没敢出兵。李广利听说大宛城中有汉人教会他们打井取水,而且粮食储备还不少,心想:“我们是来杀首恶母寡的,现在他脑袋都送来了,不答应他们,他们死守城池,等康居趁我们疲惫时来救援,我们必败。”于是同意了大宛的求和条件。大宛拿出马匹,让汉军挑选,还拿出很多粮食供应汉军。汉军挑了几十匹好马,中等及以下的公马、母马三千多匹,又立了之前对汉朝友好的大宛贵族昧蔡为新王,双方结盟后撤军。
当初,李广利从敦煌出发时,兵分几路走南北两道。校尉王申生率领一千多人单独到郁成,被郁成王消灭,只有几个人逃脱,跑到李广利那里。李广利派搜粟都尉上官桀去攻打郁成,郁成王逃到康居,上官桀追到康居。康居听说大宛已被汉军攻破,交出郁成王。上官桀派四个骑兵绑着郁成王去见李广利。上邽骑士赵弟担心郁成王在路上跑了,拔剑斩下他的首级,追上了李广利。
评论
太初二、三年的汉朝,堪称“跌宕起伏的魔幻现实主义大剧”,汉武帝在各种挫折和反转中,展现出“头铁”与“豪横”并存的复杂形象。
军事方面,李广利首次西征惨败,赵破奴全军覆没,这接连的失利堪称“大型翻车现场”,暴露出汉朝在军事指挥、后勤保障和战略预判上的严重不足。尤其是李广利为了获取宝马而兴师动众,却因准备不足铩羽而归,将一场军事行动变成了“面子工程”的失败典型。但汉武帝不甘心认栽,反而发动更大规模的二次远征,这种“不蒸馒头争口气”的执拗,虽然最终拿下大宛,却也让全国陷入骚动,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凸显出他晚年好大喜功、不计成本的决策风格。
政治上,丞相公孙贺接到任命时的“绝望痛哭”,生动反映出当时大臣们在高压统治下的惶恐心态。列侯们从鼎盛走向衰落,子孙违法失国,既体现出贵族阶层的堕落,也暗示着汉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逐渐加剧。
外交与边防上,匈奴不断侵扰,汉朝虽有防御举措,但仍被匈奴突破防线,反映出双方军事对峙的紧张局势。而汉武帝在西域的强硬态度,虽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汉朝的威望,但也让西域诸国看到了汉朝的霸道,为后续的外交关系埋下隐患。
这两年的汉朝,表面上汉武帝依然以强势姿态掌控大局,但内里已经危机四伏。军事冒险带来的民生压力、统治阶层的人心惶惶,都在透支着汉朝的国力和根基,辉煌背后的裂痕正在悄然扩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