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章 汉纪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双阳插花芯,读点经典,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韩信已经平定临淄,就继续向东追击齐王。项王派龙且率领军队,号称二十万,去救援齐国,龙且和齐王在高密会合。
有人劝龙且说:“汉军远道而来拼死作战,锋芒锐不可当。齐军和楚军在自己本土作战,士兵容易溃败逃散。咱们不如坚守营垒,让齐王派他信任的大臣去招抚那些丢失的城池;那些城池的人听说齐王还在,楚军又来救援,肯定会背叛汉军。汉军在两千里外的齐地作战,要是齐城都反叛,他们势必得不到粮食,这样不用打仗就能让他们投降。”龙且说:“我平时就了解韩信这个人,很容易对付!他曾经靠漂母施舍吃饭,连养活自己的办法都没有;还曾在别人胯下受辱,没有过人的勇气,没什么可怕的。而且这次来救援齐国,如果不打仗就让他们投降,我还有什么功劳!现在要是打一仗并取胜,齐国一半的土地就归我了。”
十一月,齐、楚联军和汉军隔着潍水摆开阵势。韩信夜里派人准备了一万多个袋子,装满沙子,堵住潍水上游;然后带领一半军队渡河去攻击龙且,假装战败,往回跑。龙且果然高兴地说:“我就知道韩信胆小!”于是带兵追击韩信。韩信派人挖开堵住的沙袋,大水汹涌而下,龙且的军队大半都没渡过河。韩信立即回军猛攻,杀了龙且,潍水东边的楚军四散逃走,齐王田广也逃跑了。韩信于是乘胜追击到城阳,俘虏了齐王田广。汉军将领灌婴追上并抓住了齐国守相田光,接着进军到博阳。田横听说齐王死了,就自立为齐王,回头攻打灌婴,灌婴在嬴城下打败了田横的军队。田横逃到梁地,归附了彭越。灌婴又到千乘攻打齐将田吸,曹参到胶东攻打田既,把他们都杀了,完全平定了齐地。
汉王立张耳为赵王。
汉王病好后,向西进入关中。到达栎阳,把原来塞王司马欣的头砍下来,挂在栎阳的集市上示众。在栎阳停留了四天,汉王又回到军中,驻军在广武。
韩信派人向汉王说:“齐国人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面又靠近楚国。请让我暂时代理齐王来镇守这里。”汉王打开书信一看,气得大骂:“我在这儿被围困得这么惨,日夜盼着你来帮我,你却想自立为王!”张良和陈平赶紧踩了一下汉王的脚,然后凑到他耳边轻声说:“现在汉军形势不利,难道还能阻止韩信称王吗?不如趁机封他为王,好好对待他,让他为我们守住齐地。不然的话,可能会发生变故。”
汉王一下子明白了,于是又骂道:“大丈夫平定诸侯,就该做真王,做什么代理王!”春季二月,汉王派张良带着印信去封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军队攻打楚国。
项王听说龙且战死,十分害怕,派盱台人武涉去劝说齐王韩信:“天下人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大家一起努力攻打秦朝。秦朝灭亡后,按功劳划分土地,封王建国,让士兵们得以休养生息。现在汉王又兴兵向东,侵犯别人的封地,抢夺别人的土地;他已经平定三秦,带兵出了函谷关,收编诸侯的军队向东攻打楚国,他的意思是不吞并天下就不罢休,简直太贪得无厌了!而且汉王这个人靠不住,他好几次都落在项王手里,项王可怜他,才留他活命;可他一脱身,就违背约定,又来攻打项王,根本不值得信任。现在您虽然自认为和汉王交情深厚,为他卖力打仗,但最终肯定会被他算计。您之所以能活到现在,是因为项王还在。现在楚汉二王的局势,关键就在您身上,您偏向汉王,汉王就能取胜,偏向项王,项王就能取胜。要是项王今天灭亡,接下来就轮到您了。您和项王有旧交情,为什么不背叛汉王,与楚国联合,三家平分天下称王呢!现在错过这个机会,非要帮着汉王攻打楚国,难道聪明的人就该这样吗?”
韩信辞谢说:“我以前侍奉项王,官职不过是郎中,地位不过是个拿戟的卫士;我说的话项王不听,献的计策项王不用,所以我才离开楚国归附汉王。汉王给我上将军的印信,让我指挥几万人马,还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把自己的食物给我吃,我说的话他听,计策他也采用,所以我才有今天的地位。人家对我这么好,我要是背叛他,不吉利;就算死,我也不会改变心意!请您替我向项王表示感谢!”
武涉走后,蒯彻知道天下局势的关键在韩信手中,就用看相的办法劝说韩信:“我看您的面相,最多只能封侯,而且还会有危险;但看您的背相,那贵气简直无法形容。”韩信问:“这是什么意思?”
蒯彻说:“天下刚开始起义反秦的时候,大家的忧虑只在灭掉秦朝。现在楚汉相争,让天下人肝脑涂地,父子的尸骨暴露在荒野,数都数不清。楚军从彭城起兵,一路战斗,追击败军,乘胜前进,势如破竹,威震天下;然而却被困在京县、索县之间,被阻挡在西山一带不能前进,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汉王率领几十万大军,在巩县、洛阳一带抵抗,凭借山河的险要,每天打几仗,却没有一点进展,战败了也无法挽回。这就是所谓的智谋和勇气都陷入困境。百姓疲惫不堪,心生怨恨,没有依靠。依我看,这种形势下,若不是天下最贤能圣明的人,根本平息不了天下的灾祸。现在楚汉二王的命运,都掌握在您手里,您帮汉王,汉王就胜,帮楚王,楚王就胜。如果您真能听我的计策,不如让双方都得到好处,共同存在,三家平分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样谁都不敢先动手。以您的贤能圣明,拥有众多的军队,占据强大的齐国,联合赵国、燕国,出兵到楚汉力量空虚的地方,控制他们的后方,顺应百姓的愿望,向西为百姓争取和平,那么天下人都会像风吹一样迅速响应您,谁敢不听从!您分割大国的土地,削弱强国的势力,拥立诸侯,诸侯拥立后,天下都会服从,感恩于齐国。您据守齐国旧地,拥有胶河、泗水流域,以礼义谦让,那么天下的君王都会相继来朝拜齐国。常说‘上天赐予的东西不接受,反而会遭受灾祸;时机到了不行动,反而会遭受殃祸’。希望您仔细考虑!”
韩信说:“汉王对我非常好,我怎么能为了利益而背叛道义呢!”蒯彻说:“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还是平民的时候,结为生死之交;后来因为张黡、陈泽的事发生争执,常山王就在泜水南岸杀了成安君,导致他们身首异处。这两人的交情,可以说是天下最深厚的了,然而最终却相互残杀,为什么呢?祸患就产生于欲望太多,人心难以揣测。现在您想以忠信和汉王交往,但你们的交情肯定比不上张耳和陈馀,而且现在面临的事情比张黡、陈泽的事大多了;所以我觉得您认为汉王不会危害自己,这也是错的!大夫文种让濒临灭亡的越国生存下来,辅佐勾践称霸,最后自己却身死,正所谓野兽打完了,猎狗就会被烹杀。以交情来说,您比不上张耳和陈馀;以忠信来说,您超不过大夫文种对勾践,这两件事足以说明问题了!希望您好好考虑。而且我听说‘勇略让君主感到威胁的人自身危险,功劳超过天下所有人的人得不到封赏’。现在您拥有让君主感到威胁的威望,立下了无法封赏的功劳,归附楚国,楚人不会信任您;归附汉朝,汉人会对您感到恐惧。您带着这些威望和功劳,想要归向哪里呢?”韩信辞谢说:“先生别说了,我会考虑的。”过了几天,蒯彻又劝说:“善于听取意见,是事情成功的征兆;善于谋划计策,是事情成功的关键;听了错误的意见,做了错误的决策,却能长久平安的人太少了!所以明智的人,决断事情很果断;犹豫不决,是事情的大害。只在细微的小事上算计,却忽略天下的大局,明明心里明白,却不敢果断行动,这是做任何事都会失败的原因。功劳很难成就却容易失败;时机很难得到却容易失去;时机啊时机,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认为功劳很大,汉王终究不会夺走他的齐国,于是辞谢了蒯彻。蒯彻见状就离开了,假装疯癫去当巫师。
秋季七月,汉王封黥布为淮南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